【地名来由】
枫桥,位于姑苏城阊门外寒山寺旁,跨上塘河,是苏州西郊古运河畔的一座古桥。枫桥原名“封桥”,旧时因漕运所需“朝开航,夕闭航”而得名,后讹传为“枫桥”。
枫桥为历代文人题咏甚多,《吴郡志》云:“枫桥,在阊门外九里道旁,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息此桥而题咏者。”明代诗人高启诗云“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并非虚夸。
桥始建于何时,史书记载不详,现桥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建。咸丰十年(1860年)毁,同治六年(1867年)又重建。
现桥西坡踏步二十八级,东坡踏步三十级,落于铁铃关内,额镌“重建枫桥”四字。铁铃关为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为防御和抗击倭寇而建,又称“堞楼”,俗称“敌楼”,为扼守苏州城西的重要关隘。现枫桥与铁铃关、寒山寺和枫桥古镇共同组成了枫桥景区。
枫桥在著名诗人陆游、范成大的诗文中均有吟咏,亦常与寒山寺一起成为诗人借景抒情、歌以咏志的意向。其中,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流传最为广泛。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