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迹桥:驻守千年古镇的拱桥塔影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5/9/25 8:57:18     


在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东首
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拱桥
此桥名为  禹迹桥 
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震泽人倪宗增、吴永柞等
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
现存之桥为乾隆四十四年(1779)重建


      禹迹桥南北走向,拱形单孔,总长43.5米,顶宽4.3米,南堍宽6.2米(桥堍宽与桥顶宽相差达1.9米,“八”字形非常明显),矢高5.56米,拱径颇广,达10.45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桥北堍砌有东西两向石级踏步。桥上的题刻颇多,拱券龙门石刻着“云龙”图案,桥面石上则刻着“轮回”和各类吉祥图案。


      禹迹桥纵跨頔塘,北侧耸立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云寺塔。禹迹桥与慈云寺塔一起构成了“拱桥塔影”这一水乡特有的景观。《林家铺子》《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影片的摄制组纷纷到这里来取景。


      关于禹迹桥,民间有一则传说。相传乾隆帝巡视江南,将路过震泽,于是震泽民众特请了善刻碑文的江南名匠张石匠雕凿石桥东西两面的对联。

桥东联语:“善政惟因,不易大名仍禹迹;隆时特起,重恢古制值尧巡。”
桥西联语:“市近湖漘,骄肩无俟临流唤;地当浙委,绣壤应多题柱才。”

      虽历经了数百年风雨剥蚀,禹迹桥联字迹依然剔透清晰。更珍贵的是,在这两副对联中,隐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史信息和史料价值。


      桥东的联语。上联意思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治清明,盛世相承,功比大禹,因此此番重建时桥名不改了,仍为“禹迹桥”。下联意思是:当今尤为兴盛,重建古桥时,又恰逢“尧帝”出巡。“隆时”含意两层:一为兴盛,二为乾隆年号。此处干脆把乾隆比作了“尧 ”。此联正对乾隆东来水道,极尽歌功颂德,是一幅石刻的迎驾“大红标语”。

      桥西的联语。上联意思为繁华的震泽市集邻近太湖頔塘,人们肩挨肩在街上走着,中间丝毫没有夹缝,人们隔着河相互招呼着。这是指重建禹迹桥后给市民来往带来了方便。下联之意思为:震泽地处浙水之尾,在这锦绣之乡,更应为国多提供些栋梁之才啊。上联是应景之语,下联方为真意所在。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今日震泽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