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首页
机构概况
机构简介
专家介绍
荣誉证书
专利证书
信息资讯
地名信息
地名动态
媒体关注
地名研究
地名理论
地名法规
专家建言
学术研讨
地名文化
吴文化地名
视觉地名
地名故事
地名图书
地名服务
地名标准化服务
地名信息管理
标准地名查询
交流互动
江苏乡村“著名行动”观察:一条路名背后的振兴密钥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5/4/28 8:56:23
为乡村的无名道路“起名”,将乡村的地名信息入库、上图,让地名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日益彰显。近年来,江苏积极开展“乡村著名行动”,目前,共命名乡村地名超1.3万条。“五一”前夕,记者来到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探寻地名背后的乡村振兴“密钥”。
走在春日的太湖湖畔田野,油菜田里游人如织。游客李女士按照小红书上的导航,自驾来到上林村田居路。停下车,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绿树,白墙黛瓦的田园乡村。李女士:“我觉得这边环境很好,很有那种贴近自然生活的这种感觉。觉得这边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觉。对乡村来说,这个道路已经很好了。”
上林村党委书记张林峰告诉记者,田居路曾是村里的无名道路,命名、树立路牌、并上了地图APP之后,游客日益增多。田居路的名字,不仅指田园生活,更包含《归田园居》中的文化内涵。命名这条道路,经历多次集思:“地名文化首先扎根需要接地气。去村民家中,包括村民代表,我们党员代表家里,通过走访这种形式去了解到,这条路起什么名字,老百姓能接受。”
过去村里道路无名,导航失灵,游客时常因为“找不到路”败兴而归。2023年,苏州市启动“乡村著名行动”后,全村54条无名道路被赋予特色名称,并录入导航系统,困扰多年的“定位难”迎刃而解。
路名不仅解决了导航问题,更成为农文旅融合的“文化标签”。村内老字号“义金烧”酒坊周边的无名巷道被命名为“烧酒弄”,吸引游客循名探访,带动非遗烧酒销量增长3倍;依托精准路标,村内民宿、咖啡馆、旅拍店新增客流超40%。帕迪创意餐厅工作人员吴女士:“命名以后,我们对这边了解了更多,来的游客有明显的一个增加。所以才会想到来这边来做这样一个餐厅,更希望在这个地方打造成一个文化交流空间。”
过去因地址模糊,快递车辆常迷失乡间。如今,快递车辆直达农户,“霍堡牛肉”、“横泾大米”等特色农产品,24小时内可达长三角主要城市。上林村村民张金能:“快递一找就找得到了,现在有了这个,就方便了。农产品网络直播规模化了,方便化了。”
如今,大型农文旅产业接踵而至。投资人王俊清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其实乡村道路都是没有名字的:“这个其实对产业影响是很大的。有了道路的名字,至少是非常方便。对整个的一个项目,是很有帮助的。”
上林村党委书记张林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得益于乡村著名行动,鼓了老百姓口袋的同时,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200万元:“我们这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当年的400万到现在600万,所以这个增长幅度还是很大的。”
吴中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刘赟介绍,横泾街道通过两年的时间,已经做到了乡村地名路牌全覆盖。
上林村是苏州“乡村著名行动”的缩影。自2023年以来,苏州市新增命名乡村道路3069条,设立地名标志7535个,建成8个集中展示区。苏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郭仕龙表示,地名不仅标注位置,更承载文化:“我们鼓励各地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然后能体现一些优秀文化的苏州乡村历史文化地名。推动地名管理工作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我们更加注重部门的协同。第二方面是地名保护从挖掘到活化,第三方面就是服务效能方面,从基础到多元的一个转变。”
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目前江苏设立地名标志1.6万块,采集上图地名超16万条。下一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持续推进乡村地名和标志的广度、密度、精细度,进一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来源:荔枝新闻)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江苏民政
上一个:
胥江流水清无底
下一个:
柴王弄,藏着多少时间的故事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
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