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胥江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4/8/12 9:39:43     


       这会儿,这一段的胥江,安静得像一个刚刚睡着的孩子,没有喧哗,没有嬉闹;倒映在远处的水里的灯光,柔和中透出朦胧,像孩子睡着后挂在嘴边的浅浅的微笑;江流有声,但最多就是孩子睡着后的微鼾,不是靠耳朵,而是用心才能聆听。

       胥江自胥口来。胥口是太湖流向胥江的入口。在胥口,建有吴国名臣伍子胥墓和胥王庙。伍子胥是春秋时楚国人。公元前522年,其父伍奢被楚平王所杀,他为免遭株连辗转逃至吴国,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其建立王位,史称“吴王阖闾”。“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革”,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连接苏州古城和太湖的胥江,便是伍子胥任吴国宰相时筹划开挖,这条在经济、军事、政治上对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河流,比隋朝的京杭大运河早出1000年,是中国的运河之祖。至今,仍在苏南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和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王亭川 摄

       古镇木渎早已和苏州市区连为一体,它是苏州的一张精致而极具分量的名片。木渎乃木塞于渎。当年吴越争霸,失败的越王勾践献美女西施给吴王夫差。夫差专宠西施,为其在灵岩山建造馆娃宫,在紫石山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拥塞了码头。这码头,便是倚江而建的“港城”木渎。现在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古镇木渎的东街西街,虽然这一段的河道几近废弃,在镇外另辟新河,但历史上曾有的繁荣和兴盛,仍斑驳可见。古镇和胥江,有共同悠久的历史,镇因江兴,江因镇盛,它们珠联璧合,为苏州古城增彩添翠。

       经过木渎之后,胥江拐一个浅浅的弯,继续东行,向横塘流去。北宋的贺铸,以“横塘路”为名,写过一首为其奠定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词,使他获得了贺梅子的美誉。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由官场退居苏州,在横塘一带,路遇一美艳女子,但美人“凌波不过横塘路”,飘然而至,又款款而去。由错过美人,联想到人生中错过的许多美好的东西,作者挥毫泼墨,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心中的万干愁绪。杜少陵以山喻愁,“忧端如山来",李后主以水喻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千古流传的佳句,但贺铸的以实写虚,回环设喻,一唱三叹,确具前无古人的功力。

       范成大也以横塘为名,写过一首清新隽永的小诗: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诗中所写景物,在现在的苏州市区,依然依稀可寻。南北走向的范成大路,应该就是当年横塘堤所在的位置。横塘和木渎一样成为傍依胥江的古镇,是在隋代。现在的横塘,是一个街道的名称。顾野王、唐寅、杨素,都曾是横塘历史天空中璀璨的星星。过横塘,胥江和大运河交汇后左拐东行,至万年桥附近的胥门,戛然而止。

王亭川 摄

       2500多年流动的历史,30余华里的长度。它为战争而开,其间有过多少历史的刀光剑影?它为民生而开,其间有过多少生生不息的哺育和灌溉、交通和传承?不管最初营造者的动机是什么,事实上,它都是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源,是大步走向现代文明的苏州的最厚重、最坚实的历史文化承载。

       现在,古老的胥江已经把苏州城区、高新区和滨太湖旅游观光区连成一体。伍子胥开筑胥江的时候,或许只是在太湖和古城之间架一座通道,引湖光山色入城。现在的建设者们,具有古人所没有的眼界、胆略和气魄,不需要太久,胥江便会成为贯通城市的一条景观河,走过这条河,便走过苏州历史的灿烂星空。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苏州日报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