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摘 | 论小城镇地名标志的设置管理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1/4/30 14:12:35     
        地名标志是实现标准地名的重要手段,是将地名向社会传播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小城镇(指县城)是一定区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人们交往活动较多的地方。小城镇地名标志的设置管理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及社会交往,也是地名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小城镇地名标志设置滞后于城镇建设的发展,切实搞好小城镇地名标志的设置管理已势在必行,本文试就如何搞好这项工作作些初步探讨。

        一、地名标志的设置要以地名法规为准则,尽快实现地名立法小城镇地名标志的设置应遵循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及省、市、县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关地名规定。同时尽快实现地名立法,这是加强小城镇地名管理的前提,也是解决小城镇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中存在各种问题的关键。通过立法,将地名标志设置的目的、范围、任务、内容、方法等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准则,保证地名标志设置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地名标志的设置要与地名规划和城镇建设规范紧密结合起来地名标志的设置和地名规划的制定是地名管理工作中的两项重要工作,而且是密切相联的,因此地名标志的设置不能离开地名规划单独进行。例如,在设置地名标志前,要先画地名图,制定命名方案,实际上则起到了地名规划的作用;同时在制定地名规划时,就要把地名标志的设置和门牌考虑进去,做到统筹规划。另外,设置地名标志,制定地名规划还要与城镇建设规划同步进行。城镇建设规划是地名标志设置的依据和指导思想,在进行地名标志设置时,要认真研究城镇建设规划,不得与此相违背。

      三、地名标志的设置要有城镇特点,不能套大中城市的模式

      小城镇多是城乡结合体,周围受广大农村包围,农村转化为城镇的时间较短,尤其县城,是全县人民的活动中心,因此,城镇地名的设置必须从自己固有的特点出发。

      第一,居民区命名问题。居民区,就是城镇以居民区为主的区片。是城镇中应用较广的习惯单位,不容忽视,是城镇地名标志设置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区片划定上,要以原有的区片范围为基础,以城镇街道网为限界,尽量做到成方成块成片,不宜零零散散,跨区跨界制造混乱。

      第二,巷、里的命名问题。宜简不宜繁。小城镇街道巷、里规模较小,首先要摘好街路定名,其次是巷路的定名,尽量减少里弄的定名,通过巷路命名即可解决门牌序号掸列的就无需再搞里弄定名,以避免杂乱。

      第三,街路定名问题。国家规定路长不足700米的不能以街、路定名。可是小城锁规模比之大、中城市为小,街路的长度也比之大、中城市为短,所以只要路面较宽,路线虽短,确是城镇的主要通道,即以街路定名,这样变通是符合城镇特点的。

      四、地名标志的设置做到层次化、序列化。

      大、中城市,市政建设较为完备,易于实现地名的层次化、序列化。小城镇建设比之大、中城市缺口较多,实现总体规划尚需时间,但也有部分地域初步具备层次化、序列化命名的条件,即可按层次化、序列化的要求命名。暂时尚不完全具备的也要为将来实现层次化、序列化打好基础,这种上下几代的因果关系和排列有序的方法简炼实用,好找好记,哪怕是外地的陌生人也易于查找。

      五、地名标志的设置要着眼于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不能好高鹜远,贪大求洋。

      小城镇就其地理环境和功能作用来说,不仅是全具人民活动中心,也是为全县人民服务的中心。它所接触的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和土生土长的镇民,因此,城镇地名的命名、更名必须着眼于当地群众,而且必须着眼于当地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许多大城市的地名设置或以省名、县名命名,或以中华、和平、解放等宏观的词类命名,是大城市“条件”决定的。可是,对小城镇就不完全适应,而团结、幸福、繁荣等通俗、浅显与群众情感息息相关的名称就易于让群众接受,这也是城镇“条件”所决定的。尤其是那些按历史旧址和自然实体命名的地名标志,更为群众所喜爱。当前,地名标志设置过程中,有过于追求高雅、追求夸张、追求洋化的倾向,小城镇地名命名时,一定要根据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做到雅俗共赏。

【来源:中国地名
作者:闫质杰 张伟夫
1997年第05期】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地名世界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