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地名特性
地名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性。
1.1社会性
地名是社会的产物,它的命名、更名、发展和演变始终受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制约。没有航海知识的积累和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的名称。地名由少数人称说到为广大社会成员所公认,要经过一定的传播和筛选过程。
1.2时代性
地名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就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政治性。恢复有历史文化内涵地名,体现一定区域地名序列化,调整更新重名和不雅、有歧义道路名称,保持与周边道路名称的协调性,增强地名命名的指位性,以时代特征为主题创意地名的命名通常反映命名时代的特征。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使华夏民族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名号,战争也使行政区域和管辖区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名的不断变更。如柳州,从汉代的潭中县,到隋代的马平县、唐代的龙城郡、乾元年的柳柳府,再到今天的柳州市,也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文革”时期一些特殊的政治因素也导致名称的变更,如柳州的反帝路(现今鹅山路)、灭资路(现今柳江路,也叫滨江路)、东方红路(现今窑阜路)都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还有的用英雄人物来做地名,如黑龙江省的尚志市、河北省的黄骅市是为了纪念抗日英雄赵尚志和黄骅而命名的。
1.3民族性
不同民族分布区域内的地名,一般由生息在当地的居民以其语言命名。地名的命名还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和其他文化特征。平原地带的汉族乡村一般多用某某村,而山区的少数民族一般用某某寨子,融水县乡村用的是某某洞,如杆洞乡、汪洞乡等都有自己的特点。我国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用的官方文字都是少数民族文字和汉语并行。
1.4地域性
地名不但是地方的指称,还是一种文化,它的命名也常反映当地当时的某些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也代表着地域文化的特征。如四川,山多河流多,很多地名带有川字,如汶川、北川、青川等。内蒙古的地名,反映的则是民族文化和人文地理的特点,蒙古族是游牧民族,聚居地是一个一个的部落,地名多用某某旗。
贰、地名的功能
地名的功能用于识别,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名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二是地名为语言学、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宝贵资料。
叁、地名的意义
地名是人们从事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广泛使用的媒介。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地名。加强地名工作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效、持续健康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地名信息是社会基础信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对社会的有效管理都需要提供完整、准确、方便、规范的地名信息服务。由于经济建设对地名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快速获得和传递地名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规范地名信息、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应用水平,不仅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及时规范的服务,为公众参与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还可为日益频繁的国际国内交流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1)有利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加强地名工作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在处理国际事务过程中,有一个“名从主人”的惯例。因此,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地名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在处理领土纠纷过程中,各国为了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都把自己对边界地理实体的命名作为拥有主权的有力证据来使用。在国际关系中,因地名引发的政治和外交问题也不胜枚举。如日韩间的“竹岛”与“独岛”争议,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争议,我们称为“钓鱼岛”,日本则叫作“尖阁列岛”。
(2)有利于国际交往和睦邻友好。南宁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成都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海南的博獒亚洲论坛、北京的APEC会议都是国际交往的见证。
(3)有利于民族团结。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是民族团结的基础。
(4)有利于社会治安和国防建设。大城市聚集很多外来人口,相对集中会便于管理,如成都的武侯祠横街一带,就有近20万的藏族人在此居住,广州、南京都有所谓的“非洲人街”。
(5)有利于经济建设。如对旅游事业的发展就很重要,一个地方很好、很有名,大家都很向往,也就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6)有利于文化传承。地名文化是祖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仅仅因为杭州的山水美丽,苏州的园林迷人。全国各地山水好的地方很多,但许多地方缺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魅力就不及苏州和杭州。杭州的一山一水一路一桥都有美丽的故事和传说,如保俶塔有吴越王钱俶的故事、雷峰塔和断桥有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灵隐有飞来峰的传说、岳庙有岳飞抗金的故事,等等。地名沉淀着历史文化,给人们一种情操的陶冶,寄托着一种美好的向往。如杭州的断桥,因为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是人们到杭州必去的一个景点,尤其是情侣。
因此,继承和发扬地名文化,对弘扬中华文明、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作用。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独特的山水风貌已名扬海外。
肆、地名起名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4.1地名命名要标准化 地名标准化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地名的称谓和书写进行统一和规范,明确其使用条件和范围,并固定下来。地名国家标准化即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用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统一、规范地名的书写形式,明确使用条件。
4.2指位性 地名之所以称为地理实体的专有名词,主要原因是其所代表的地理实体在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方位和范围,即具有一定的空间位置,不能随意设置、更名。
4.3要有预见性、计划性 地名不同于人名,地名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称谓,它具有一定的公认度、稳定性和不可变更性,随意变更地名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如路名更换以后,老百姓的户口本、土地证、房产证等就对应不上了。一些城市更换地名,也会加重政府的财政开支和行政运行成本。所以地名的命名要有预见性和计划性,不宜轻易更名。
4.4要有艺术性和内涵 地名也如人名一样,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内涵,一个好的名字,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地名的命名可以按照以下类型来命名:
(1)描写自然景观的: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等。如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河南的驻马店是古时候的驿站,柳州的飞鹅路、东台路、驾鹤路、谷阜路、金鱼巷、牛奶巷,等等。
(2)记叙人文历史的: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等。如新中国成立前的柳州府前街(现今立新路)太平天国时期的天王府,后来的红星电影院、县前街(现今立新路)、张翀路(现今红锋路)、维雍路(现今公园路,为纪念抗日英雄阚维雍而设)。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一些旧的路名,一些也沿用到了今天,如中山路、文惠路(为纪念柳宗元而设)。
(3)寓托思想感情的:歌颂、崇仰、祝福、言志等,如曙光路、立新路、解放路、革新路、红阳路,等等。
(4)其他命名:古老原始地名沿用、地名序号等,如河南的洛阳、广西的桂林、云南的大理等。
伍、地名与规划
地名的规划不是说离不开城市规划,没有规划一样也可以起名字,但是要有预见性、计划性地起名字,就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5.1地名规划要与城市规划同步进行 城市规划有很多内容:有国家层面的国家战略发展规划,有省域区域规划,也有城市总体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集镇、乡、新村规划等。城市总体规划还有绿地系统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开发区规划,新区片区规划,居住区规划,中小学布点规划,医院、市场、体育设施布点规划等。虽然规划有很多内容,规划也带有一定的超前性,但也有它的规律性和代表性,这就要求掌握一定的规划内容和动向,掌握好了起地名也就有据可查,事半功倍。
(1)城市总体规划:每个城市都有城市总体规划,县城也有县城总体规划,每一版规划一般都是10年到20年的期限,也就是说城市有10年到20年的发展计划,城市用地范围和人口分布也是根据这些来规划的。一些片区、居住区、工业区、新区建设都有明确的规划,城市的快速扩展也要求地名的编纂要紧密地联系上,所以建议地名规划要与城市规划同步进行。
(2)综合交通规划:对于路名和桥梁的命名来说,了解综合交通规划的内容尤为重要。综合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主要是确定某个城市在某个时期内对外、对内的航空、水运、公路、桥梁、城市道路的布置和走向,对确定场站名称和道路、桥梁名称的命名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柳太路是柳州到太阳村的道路,柳长路是柳州到长塘的路,一目了然,很是明白。还有柳州的北环路、南环路、东环路、西环路,等等,一听名字就知道方位。有些城市地名就很模糊,如北京习惯称一环、二环、三环甚至六环、七环。目前,柳州的综合交通规划正在进行论证,如高铁、BRT快速公交、河东客运站都是城市发展需要新制订的规划。其实一些名称在规划里也已经是有体现了,如白沙大桥、河东客运站、香兰北客运站等。
(3)工业园区、高新开发区规划:城市发展一般都会在城市周边设置工业园区和高新开发区,工业企业的相对集中有利于企业减少成本,同时也减少污染。高新开发区有不少的工业厂房,工业园区很多都是标准厂房,道路也多数是一样的宽度,不容易识别,建议用数字符号来表示,通常多用工业北路、工业北一路、工业北二路、工业北三路命名。原柳州高新科技开发区业也采用这样的方式。这里面有这么一个问题:有些地方喜欢用企业名称来命名。用企业命名不是不可以,而是要慎重,因为企业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一旦这个企业没有了,以它命名的地名就会变得很尴尬。
(4)居住区、片区规划:一些大型居住区或片区的地名可以用有代表性的物体来命名,也可以参照新区、工业区的命名方式,采用数字符号来代表,反倒容易识别和辨认,如果名字过多过散,或者过于强调个性,反倒用起来不方便,居民不容易寻找。如柳州的旧机场片区,用航一路、航二路、航三路,就很好辨识。关于居住区里的支路和小路,建议用某某路东一巷、某某路东二巷来表示。
(5)大型公共建筑规划:一些大型居住区或者公共建筑虽然都有自己的名称,但有时也会影响地名的命名。如柳州的体育路、文华路、学院路都是受周边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设置而命名的。
5.2地名命名要开门纳谏,问计于民 地名命名要雅俗共赏,大众认可,不能闭门造车,生僻难认。一些重要地段或者敏感区域建议向社会征集名称,进行专家论证,公示公布后按程序上报上级部门进行审批。柳州市规划局在进行综合交通规划时,举办了“交通规划,问计于民”的大型公共活动,如公共自行车租赁、水上观光巴士、BRT快速公交系统,都是向群众和专家征集来的“金点子”。
5.3地名命名要与多部门沟通协调 地名命名要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要相对集中、便于识别,要适合门牌号的编排和延续。建议与规划、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和公安交警等部门加强沟通,了解相关规划和建设情况,共同做好地名规划工作。
【来源:广西城镇建设
作者:赵钧
2015年第09期】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地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