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的霜降诗行丨钟声·橘灯·烟火——在苏州的深秋里,与万物共从容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5/10/23 19:25:08     


       霜降,是秋的终章,也是大地由绚烂归于沉静的序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正如《诗经》所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随着寒意渐深,晨露化为白霜,万物收敛锋芒,悄然蕴藏生机。


钟声破霜 诗落姑苏——千年古刹的梵音秋声

       寒山寺位于阊门外枫桥路西首,初名普明塔院。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载:“普明禅院,在吴县西十里枫桥。”因在枫桥畔,亦称“枫桥寺”。据《百城烟水》载: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旧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因传说高僧寒山子曾在寺内卓锡而得名寒山寺。张继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将这古刹与霜降节气系成了永恒的结。清晨,薄霜覆于青瓦之上,钟声骤起,震落檐角霜花,惊起寒鸦数点。这钟声,是苏州秋日最深的回响,也是岁月递给人间的诗篇。




橘染洞庭 秋藏金果——太湖岛上的丰年叙事

       太湖烟波浩渺之处,霜色悄然点染西山。西山全称西洞庭山,又称洞庭西山、包山,是太湖第一大岛,太湖山水精华之地。《太湖备考》载:“洞庭红橘,秋霜后色愈丹。”每至霜降,满坡橘林悄然变色,青黄斑驳的果实,经数场霜打,骤然转为金红,累累压枝,宛如万千小灯笼悬于湖畔。石径蜿蜒,古村静谧,橘农穿梭林间,笑语盈盈,一筐筐硕果运往城中,甜香四溢。这份甜,也是诗人刺史“韦苏州”对朋友最深情的承诺:“怜君卧病思新橘,洞庭须待满林霜。”一果一诺,是霜降赐予太湖最丰厚的回甘。




烟火煨栗 岁晚思暖——常熟山下的温润食光

       霜降前后,常熟虞山脚下,炭火正煨着一城秋香。虞山横卧于常熟城西北,北频长江,南临尚湖,因商周之际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死后葬于此而得名。虞山植被茂盛,物产丰盈,尤其是栗子,自古闻名。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三十《土物》载:“顶山栗出常熟顶山。比常栗甚小,香味胜绝……所出极少,土人得数十百枚,则以彩囊贮之,以相馈遗。”将一纸袋热栗捧在手心,暖意从指尖漫入心房。“岁晚角巾思芋栗,年来手版愧耕桑”,这一口温热,不只是味觉的满足,更是对岁月静好的朴素向往。


       寒山寺的钟声撞碎满天霜色,西山岛的橘林点亮洞庭秋光,虞山的烟火蒸腾着岁晚暖意。苏城的霜降,将凛冽的节气,化作了可触及的烟火诗行——在地名里,在风物中,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苏州市地名专家库 余嘉、区划地名处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苏州民政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