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第八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
其中
苏州9个村入选
相城区
阳澄湖镇消泾村二亩塘
吴中区
东山镇三山村东泊
东山镇陆巷村北望
光福镇香雪村倪家巷
临湖镇东吴村北港
香山街道舟山村浜头上
甪直镇澄墩村东街上
吴江区
七都镇陆港村陆家港
七都镇隐读村仁堂湾
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江苏已累计有效保护624个省级传统村落,有12个县(市、区)正在开展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建设。
江苏对所有列入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设置标志牌,实施挂牌保护,以“金字招牌”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记者了解到,江苏将传统村落保护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联动推进,强化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在已认定公布的624个江苏省传统村落中有236个创成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占比超过1/3;有324个建成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占比超过1/2。
一批传统村落已成乡村旅游热门打卡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优选部分传统村落和特色田园乡村,推出涵盖所有设区市以及环太湖地区、大运河沿线的30条美丽田园乡村游赏线路,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江苏要求新上榜的传统村落在被认定公布一年内,高质量编制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用高质量规划引领高水平保护。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陈浩东介绍,下一步,江苏将持续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法律法规,动态更新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并推动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全覆盖。建立传统村落保护评估制度,强化评估结果应用,对因保护不力致使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传统村落予以警示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予以退出。
江苏将回顾评价“十四五”江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成效经验和问题不足,持续推动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整体性保护和活化利用,指导支持各地建设100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升项目。此外,江苏还将扎实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强化资源整合,探索构建村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助力的可持续保护发展新机制。立足文化分区和区域特色,探索构建跨县域的传统村落保护新模式,积极争取住房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区建设。
第八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
南京市(5个)
江宁区
横溪街道横山村上庄
六合区
金牛湖街道峨嵋山社区戴家洼
溧水区
洪蓝街道上港社区上庄
和凤镇吴村桥村陈郭
高淳区
阳江镇小花村花中
无锡市(14个)
锡山区
东港镇陈市村河南
惠山区
前洲街道万里村葑庄
洛社镇华圻村漕头上
洛社镇万马村朝南巷
阳山镇桃源村山南头
阳山镇住基村住基上
宜兴市
徐舍镇鲸塘社区南庄
官林镇丰义村丰南、丰西、丰北
湖㳇镇邵东村邵家段
湖㳇镇张阳村山南
杨巷镇英驻村琅玕
高塍镇赋村村赋村、畈上
周铁镇沙塘港村沙塘、港口、符渎
新街街道陆平村陆平
徐州市(3个)
沛 县
胡寨镇中闸村沽头
敬安镇肖吴庄村肖吴庄
睢宁县
官山镇龙山社区湖山庄
常州市(2个)
溧阳市
戴埠镇横涧村深溪岕
金坛区
朱林镇三星村三星
苏州市(9个)
相城区
阳澄湖镇消泾村二亩塘
吴中区
东山镇三山村东泊
东山镇陆巷村北望
光福镇香雪村倪家巷
临湖镇东吴村北港
香山街道舟山村浜头上
甪直镇澄墩村东街上
吴江区
七都镇陆港村陆家港
七都镇隐读村仁堂湾
淮安市(4个)
淮安区
钦工镇横沟村小后庄、堰头
顺河镇双井村双井、二门组
盱眙县
古桑街道龙潭村桃园组
官滩镇甘泉村甘泉
盐城市(14个)
阜宁县
陈集镇停翅港村停翅港
益林镇西南村西南村一组(西南1)
盐都区
大纵湖镇晨阳村蒲周
尚庄镇民胜村于家庄
东台市
时堰镇双溪村双溪
新街镇方东村方东
溱东镇周黄村周黄
五烈镇甘港村甘港
梁垛镇丁堡村丁堡
三仓镇万行村万行
射阳县
海河镇陡港村三组
建湖县
庆丰镇东乔村乔家庄
恒济镇山河村北许舍
颜单镇楼港村楼夏庄
扬州市(1个)
江都区
小纪镇吉东村吉沟组
镇江市(6个)
丹阳市
陵口镇陵口村东王
扬中市
油坊镇鸣凤村方家埭
句容市
天王镇前进村镇北
天王镇戴庄村顶冲
白兔镇茅庄村茅庄
茅山管委会夏林村 五墟
泰州市(11个)
姜堰区
俞垛镇姜茅村姜茅
溱潼镇洲城村周陈庄
淤溪镇卞庄村卞庄
海陵区
城西街道麒麟社区麒麟
兴化市
千垛镇草王村草王
沙沟镇官河村官河
沙沟镇水金村水产
周庄镇西坂伦村西坂伦
陈堡镇蔡堡村蔡堡
戴南镇刁良村刁家
泰兴市
虹桥镇广福村下母子圩
宿迁市(1个)
沭阳县
新河镇双荡村山荡
一起去苏州的这9个村
看看吧
▼
阳澄湖镇消泾村二亩塘
二亩塘位于阳澄湖镇消泾村西侧,消泾村东邻昆山巴城、南依阳澄湖中湖、西至苏嘉杭高速、北接常熟沙家浜,自古便是鱼米之乡。在特色精品乡村建设中,巧妙将江南水乡特有的“塘浦圩田”生态系统融入景观设计,让栈道旁的芦苇、池塘里的菱角等景致都化作活态的文化载体。与此同时,“阳澄渔谷”的新身份为这里注入现代活力......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休闲需求在此碰撞交融、和谐共生。
东山镇三山村东泊
东山镇三山村东泊,坐落于三山村北侧。村庄的聚落布局颇具特色,呈现出线性布局与散落分布相结合的特点。村庄内历史痕迹随处可见。现存有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11栋,其中民居朴素、雅致,展现了当时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建筑技艺;也有名宅大户的建筑群,其规模和工艺都彰显着昔日的繁华与气派。除了古宅,村里还有7处古井、1处古桥和2处古驳岸,这些古迹与古宅、古寺庙相互点缀,共同构成了东泊自然村独特的古村落风貌,让人们在行走间便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东山镇陆巷村北望
东山镇陆巷村北望,又名八巷,因春秋时吴国在此设立哨所而得名。位于北望山南,饭石峰麓,西临太湖,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北望村以茶果种植为主,村中有吴家坪盘古碑、古银杏树,以及马家巷、栈房巷、祥宁巷、三条巷、上堡、下堡等古遗址,这些传统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粉墙黛瓦与万木齐黄相互映衬,构成了独特的江南古村景观。
光福镇香雪村倪家巷
光福镇香雪村倪家巷,坐落于光福镇吾家山南麓、司徒庙西南。东倚青芝山,西揽铜井峰,南接山坞里,北临涧上溪。村名源自明代倪氏迁居拓荒,屋舍依山傍水而建,粉墙黛瓦隐于梅林竹径,尽显吴地隐逸之风。村内揽胜颇丰,香雪海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冬春之际万梅吐艳,胜景冠绝江南;司徒庙内“清奇古怪”四汉柏苍劲奇绝,溯迹东汉邓禹归隐旧事。村落与青芝、铜井二山相映,涧溪穿田绕宅,兼得梅香林壑之幽、古寺烟岚之韵,宛若“山涧藏村坞,梅雪话古今”的诗画桃源。
临湖镇东吴村北港
临湖镇东吴村北港,依偎太湖之滨,拥有600余亩生态林及纵横河网,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传统村落。北港村内农耕文化展示馆,让人追溯扶犁开耕的历史渊源,回望晨出暮归的农耕生活,感受原汁原味的传统农业文化和农民文化。祈福东岳庙、万寿桥等古遗址与廉政文化园、三棵树红色驿站充分整合,让传统底蕴与现代活力交相辉映,充分还原生态江南水乡记忆,点缀出一幅“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典型江南水乡画卷。
香山街道舟山村浜头上
香山街道舟山村浜头上毗邻核雕村东侧,南北相连,占地面积26公顷,作为打造核雕村的配套产业区域,一方面结合村内的同安禅寺,打造为核雕村周边的禅修文化功能区、另一方面以生态种植、农田观光为主导,融入符合保留村庄原始风貌的业态元素。致力于提升百姓居住生活品质、游客观赏的人文体验,让村庄成为百姓宜居之地、产业繁荣之地。
甪直镇澄墩村东街上
甪直镇澄墩村东街上,位于澄墩村东南角,澄湖之滨,为古时摇城街市,故名。现有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大觉寺桥)一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摇城遗址)一处,村内竹影深深、自然古朴,古桥、流水、竹林、石板路相映成趣。农户临河而居,周边绿树掩映,农田井然,同时毗邻澄湖,村内无工业,水质优越,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七都镇陆港村陆家港
陆家港位于七都镇陆港村,是太湖南沿的七十二港之一。陆港村全域范围有六港七浜,水网密布,古桥众多,至今依旧存有甫里桥、儒林塘桥、太平桥、利济桥、兴隆桥等古桥梁。此处还保留了不少的古宅。如今,陆家港正有序推进乡村生态修复治理,积极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培育“陆龟蒙”特色文化品牌。
七都镇隐读村仁堂湾
隐读村仁堂湾是太湖南岸的一个古村落,村内吴越两地文化的碰撞融合,孕育出了满腹经纶的儒雅韵味。这处小小的古村,承载着吴风越韵的独特魅力,传承着书香文脉的深厚底蕴。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如今依旧在太湖之滨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来源|综合自:江苏省住建厅网站、“交汇点”客户端、“阳澄湖”微信公众号、“吴中发布”微信公众号、“太湖七都”微信公众号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苏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