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首页
机构概况
机构简介
专家介绍
荣誉证书
专利证书
信息资讯
地名信息
地名动态
媒体关注
地名研究
地名理论
地名法规
专家建言
学术研讨
地名文化
吴文化地名
视觉地名
地名故事
地名图书
地名服务
地名标准化服务
地名信息管理
标准地名查询
交流互动
地名里的处暑轻叹|听风品梅语蛩鸣 姑苏秋信悄然至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5/8/23 14:47:13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接近尾声,而苏州民间则有“处暑十八盆”之说,意思是说,过了处暑,还有十八天左右的闷热。处暑,暑未褪尽,秋已抬睫。苏城用地名作引,掬一捧甘霖,烹一盏梅韵,听一曲秋声,在桥影、梅香、虫吟中,邂逅一个金色的秋天。
壹
湖风涤暑意
处暑有谚语“处暑若还不下雨,纵然结实也难收”。烟雨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星港街北段,如同这谚语一般,祈求着风调雨顺。光看名字,暑热便被烟雨江南的清凉与舒适消解了一半。踏上桥梁,扶栏远望,“烟雨”二字便似带着湖光水色的清凉,悄然沁入心头。湖边的风,早已穿桥而过,卷着水面上细碎的波光,迎面拂来,将处暑的燥热一层层吹落。它不急不缓,仿佛能滤去天地间最后的烦闷。桥身静卧,如一道清朗的弧,默默承接着风与水的涤荡。暑气便在这地名唤起的凉意与湖风不息的流转里,渐渐消融。
贰
琥珀饮清凉
一盏乌梅汤,摇来琥珀光。江南处暑暑气不断,处暑时节,不可缺少的是一碗生津止渴的乌梅汤。光福镇的青梅,便是制作乌梅汤的佳品。光福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镇名出自唐陆龟蒙《送小鸡山人序》:“出吴胥门背日行四十里得野步市,曰光福。”又据清《光福志》载:“光福镇古虎溪地,相传吴王养虎处,萧梁时建光福寺于龟峰,遂以寺名镇,迄今因之。”暑热未散时,取三五梅果,佐冰糖、桂花慢煨,汤色凝如琥珀色,酸后回甘,甘里带凉——仿佛把漫长的炎热都一饮而尽,再把洞天福地的湖光山色含在口中。
叁
鸣秋忆乡愁
蟋蟀生长在每年的处暑至立冬这段时间内,因陆慕的蟋蟀盆宋代被奉为上品,故每至处暑前后,人们都会前往陆慕购买蟋蟀盆。陆慕原是古镇,因境内有古村落“陆墓”,镇以村名;又据元《吴中旧事》记载:“吴郡城北有一大冢,在塘之西。相传为唐朝陆宣公墓,故地名陆墓,水名陆塘。”镇以地名“陆墓”命名。1993年改名陆慕。如今陆慕镇已被撤并,陆慕的地名则被保留在道路、学校、地铁站等等的命名中。蟋蟀苏州话中的发音与“财积”相似,一声蛩吟,便把光阴叠成铜钱,侧耳倾听,听见的是虫吟,也是秋声,更是地名带来的乡愁。
让雨落成诗,让酸酿成蜜,让振翅的蟋蟀把岁月鸣成流金,美丽的苏州用地名为笔,将这些美好写进了夏与秋的缝隙,像在一册线装书上轻轻一折——折痕处,暑止,秋生。
供稿:苏州市地名专家库 余嘉、区划地名处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苏州民政
上一个:
觅玉山佳处 听盛世和音丨正仪古镇,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下一个:
风姿绰约的十眼桥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
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