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老宅——甪直乡贤沈柏寒旧居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5/7/31 9:30:31     


       甪直古镇是江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镇之一,享有“五湖之汀”和“六泽之冲”的美誉,同时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镇上至今保留着几座豪门大宅,其中尤以晚清时期沈柏寒的旧宅最为著名,曾是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地,包括电视剧《红楼梦》、《围城》、《洒向人间都是爱》以及电影《玫瑰旋涡》等。


       宅主沈柏寒(1883—1953),原名长慰,字伯安,来自吴县甪直。沈家世代书香,沈柏寒曾担任甪直乡教育会长,家境殷实,在甪直拥有广泛的产业和财富,当地有“沈半镇”之称,用以形容沈家的显赫。沈柏寒自幼随昆山名士方还学习,1904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教育学。据严修桢先生在《回忆沈柏寒先生二三事》中的记述,沈柏寒在日本求学期间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并通过友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不幸的是,1906年家庭突遭变故,沈柏寒不得不中断学业,返回故乡。

       回甪直后,沈柏寒先生热心家乡事务,兴办教育、参与创办电灯厂、电话局、碾米厂和面粉厂;解放战争期间,沈柏寒与陈逖先出面,通过地方理事会协助成立“吴昆甪直镇人民自卫团”,维护地方治安。新中国成立后,沈柏寒先生被推选为苏南区特邀代表,参加第一次苏南政协会议。1953年12月病逝于苏州。

       沈宅位于西汇上塘街23号,沿上塘街一路走来,沈宅大门外的小型八字青砖照壁异常引人注目,镌刻了“漪韵”两个大字,与甪直的水乡环境非常相衬,也彰显了主人的社会地位。


       与照壁相对的是沈柏寒的旧宅,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是一幢典型的临街面河式建筑,左坊右铺,向东步行十余米,便是沈柏寒祖父沈宽夫的老宅。这两处建筑原本属于同一座宅邸的东西两路,总面积达3500余平方米。西路的沈柏寒旧宅经过修复,现已对外开放。东路沈宽夫旧居,第三进梁架顶部的山尖设有叉手,建筑形式极具特色,可惜现不对外开放。

       沈宅西路现开放的有便厅、主厅和楼厅,每进房屋均隔以天井。穿过门厅,看到的是仪仗厅,已辟为小书场,平时不开放。向西即是便厅,面阔三间,现在作为展厅,用以陈列沈氏家族的家世系表,以及沈家重要人物的重要事迹,图文并茂娓娓道来,向游客讲述着这个不平凡家族的历史贡献。展厅东侧墙面上还悬挂着一张沈柏寒先生的照片,瘦削的脸上带着一副眼镜,眼镜后方的那双目光炯炯有神,透露出智慧与坚定。


       便厅后面是整座建筑最为精华、最为重要的部分——主厅乐善堂,高大宽敞,装饰华丽,曾经是处理家族事务、婚丧嫁娶、宴请宾客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主厅采用抬梁结构,且前有一枝香鹅颈轩连船篷轩,后有船篷轩,形成了重轩,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厅内有两副抱柱联,一是“经济有成,事业俱自苦志起;读书最乐,俊彦都由名教来”。二是“和气祥光,清声美行;尊德乐义,合泽戴仁”。前者旨在教育后代,后者则与堂名“乐善”相呼应,寓意通过行善积德,达到道德的至高境界。

       厅堂内的大梁和轩梁上雕刻着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吉祥图案,甚至连瓦片的滴水部分也刻有福寿图案,彰显出浓厚的富贵气息。


       乐善堂侧边是一间灶房,据说原来是用作书斋的大房间,后来被改造成厨房,厨房保留了三眼灶、镬子、刀架、橄榄缸等设施,从中可窥见大户人家的炊膳陈设。

       穿过乐善堂便是最后一进的楼厅,面阔七开间,两层,曾经是主人及女眷日常起居的地方,遍布精美的木雕花格门窗。楼厅一层现正在举办“思梅问墨——周思梅画展”,二层以前是卧室,现在因为修缮,暂不对外开放。


       站在楼厅前的天井中,时间仿佛停滞,让人不禁遥想当年这个大家族在此读书、生活的宁静时光。如今,岁月的洗礼让沈宅更显古朴,它依旧在悠长的巷弄中,默默守护着属于它的岁月。


        参考文献
       1.阮仪三著《江南水乡古镇:甪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
       2.(美)那仲良著,(菲)王行富摄影,任羽楠译,《图说中国民居》2018。
       3.崔华春著《苏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4.倪浩文著《甪直乐善堂沈宅》,苏州日报2025年2月7日A08版。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