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里的芒种手记 | 秧禾成行 西山梅雨 皆是江南丰收的期许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5/6/6 12:29:33     

       芒种,最早出自《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近年来,随着全面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工作,苏州的地名里记录了许多从秧苗种下的期待,到稻香盈仓的喜悦。


       水稻的幼苗叫做“秧”,陆游有诗云“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秧田巷位于吴中区东山镇,巷子得名于道路周边渡口村漾家桥的秧田自然村。村子以秧田为名,一念思及,仿佛就能看到每至芒种,农人们箪食壶浆,在朝阳霞彩与水田绿秧间弯腰忙碌的景象。


       《说文解字》:“禾,嘉谷也。”“猗猗嘉禾,惟谷之精。”就是说嘉禾是谷中的精华。嘉禾巷位于虎丘区浒墅关镇,所在的道路两侧多为农田,所以取名“嘉禾”,以期盼着禾生九穗、田地丰收,居民生活富足幸福。


       甲骨文中的“禾”字像一株成熟了的谷子,上面的笔画下垂,像沉甸甸的谷穗。在吴中区胥口镇有一条禾下路,路名取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禾下路”既表达了对袁老的崇高敬意,又表现了对水稻高产的期待。


       从草鞋山遗址里6000年前的稻田,到当下热销的糕团,稻谷在这方土地上一直象征着丰收与富足。稻花香路位于相城区望亭镇,走在这条田间小道上,仿佛置身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中。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芒种之后,果农们踩着梅雨连绵的浪漫,将沾着雨珠的梅子放入竹匾,水痕在匾底勾出写意山水。山下铺子支起的杏黄旗,上书一个“酒”字,朱漆柜台摆着古朴精致的酒具,起落间恪守“七分酒,八分冰”的秘闻,喝出吴语软糯:“梅酒九分醉,留一分醒听荷风。”

龍晨 摄

       芒种时节的苏州浸润在烟青色的天光里,黛瓦间流转着琥珀色的暖阳,恍若吴门画派洇染开的水墨长卷。城外的水田漾起翡翠般的涟漪,稻禾在熏风中舒展着碧玉绦,露珠沿着叶脉滚落,惊醒了地名中沉睡的记忆,这些记忆无不诉说着苏州的变迁,也祝福着平安吉祥。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苏州民政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