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首页
机构概况
机构简介
专家介绍
荣誉证书
专利证书
信息资讯
地名信息
地名动态
媒体关注
地名研究
地名理论
地名法规
专家建言
学术研讨
地名文化
吴文化地名
视觉地名
地名故事
地名图书
地名服务
地名标准化服务
地名信息管理
标准地名查询
交流互动
地名中的端午往事 | 道不尽江南不了情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5/6/3 8:57:40
编者按
东汉《说文解字》曰:“节,竹约也”。“节”的本义是竹节。有时候,“节”也记录着某个特定的事件,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当“节”成了生活的一个个标签,节日往事,也就与地名有了密切的关联。
端午
“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乌角黍”。“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馆娃废而为沼兮,岿伍胥之遗宫。
在苏州,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伍子胥因直言劝谏,被逼自刎,夫差怒而将其尸投入大江,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苏州地名中由伍子胥留下的印迹,也环顾皆是。
胥门
胥门是伍子胥主持修筑的阖闾大城的八座城门之一。因城外有姑胥山而得名。有一则传说,因“伍子胥宅在其傍”,故被称为胥门。胥门原有水陆城门,战国时,春申君黄歇测知太湖地势高过苏州,而太湖水由胥门流入城内,为使城内免遭水涝之灾,就将胥门水门加以封闭,此后胥门便无水门。现存陆城门,元至正十一年(1351)重建。现已辟为伍子胥纪念园,塑有伍子胥像,立有伍子胥纪功柱。
胥江
说到伍子胥就不得不提胥江。胥江正对胥门,是伍子胥主持开挖的人工运河。因胥山得名(民国《吴县志》),又名胥塘、胥口塘、横塘、兴福塘等。当年吴国以3万水师,正是经此水路突袭楚国,打败楚国20万之众。
胥口
胥江通向太湖的入口处,就有了一个叫做“胥口”的古镇。胥口镇依山傍水,东连木渎,南接临湖,西南临太湖,西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接壤,北倚穹窿山,与木渎镇藏书片区交界。伍子胥墓、胥王山庄、胥山(清明山)也都位于胥口。举世闻名的姑苏台就位于胥山(清明山)之上。
图片来源/百度
相城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吴王阖闾之命主持修筑阖闾大城,足迹踏遍吴地南北,“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寻找最佳地点。当他来到今天的苏州古城北部,被这片水草丰茂的土地吸引,“相其地,欲筑城于斯”,“相城”因此得名。
相王路
在十全街与竹辉路之间,有一条“相王路”,同治《苏州府志》作相王巷,吴县《民国志》并注“俗呼相王弄”,因巷内有相王庙之故。《苏州城厢图》《吴县图》《苏州图》均标作相王弄。民间有时又呼作相王庙弄。1966年改称向农三弄,1980年恢复旧名相王弄,1987年拓宽后乃称相王路。《吴地记》云“相王即伍相,此说近之”。伍子胥因为其卓越的功勋,被后人尊为“伍相”。
每到端午,走过每一个记录伍子胥痕迹的地名,好似抬手可触摸他千年的风骨。
当风拂过面庞,仿佛有人在耳边低语,又吟诵成一首范仲淹的诗,“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悠悠当日者,千载祗惭魂。”
供稿:苏州市地名专家库 余嘉、苏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苏州民政
上一个:
姑苏城南吴门桥
下一个:
跟着央视游甪直!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
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