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南吴门桥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5/5/29 9:11:49     


       固若金汤的水陆城门、高耸入云的瑞光塔和气势恢宏的吴门桥组成了古城苏州的景观名片——“盘门三景”。吴门桥横跨京杭大运河,历来是进入苏州的要冲,也是目前城区最高大的石拱桥。

图片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吴门桥北宋初建时称新桥。古代盘门外河道水面宽阔、水流湍急,运河、齾塘(今大龙港)、姚潭(今盘溪)诸水汇聚于此,“当两派交流之间,颇为深广”,自古没有津梁。人们出城徒步前往木渎等西南诸乡需要摆渡,很不方便。为了改变这一窘境,苏州石氏捐资造桥,太守章岵督造,一座“制度甚宏”的新桥诞生了。这座桥造型奇特,由三座桥连缀而成,元丰(1084年)《吴郡图经续记》描述它“横绝漫流,分而三桥”,故而又有三条桥的俗称(见正德《姑苏志》)。现在苏州城南葛庄一带村民仍称吴门桥为三条桥,即方言中的三座桥之义。

图片来源:方志江苏

       吴门桥一名南宋已经出现。范成大《吴郡志》(1229年)里同时记载了新桥和吴门桥,由于没有说清两座桥的关系,粗看好像是两座不同的桥。幸好《平江图》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信息。从地图可直观看出,吴门桥其实是新桥的组成部分。《平江图》标注北边靠近盘门的拱桥为吴门桥,南边的平桥为新桥,这或许是新旧名称共存时人为作出的区分。

       吴门桥在明代重建时成为该桥梁的固定名称。千百年的口耳相传,吴门桥在老苏州口中被称为“鱼鳞桥”。方音里既有存古遗韵又有创新成分,就像如今石拱桥整齐的花岗岩墙体中夹杂着紫褐色的武康石旧料,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图片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称吴门桥为新桥是针对盘门外原有的虹桥来说的。盘门虹桥同样横跨大运河,旧时它是苏州南去吴江、浙江的交通要道。南宋末年重建时改称如京桥,宋代《如京桥记》介绍了开禧丙寅(1206年)改名如京桥的缘由。如京,即去往京师。该桥是浙江方向途经苏州北上中原京师的交通孔道,此名寄托了偏居江南一隅的南宋臣民还都中原的美好愿景。清初顺治二年,如京桥因战乱而遭受焚烧破坏,后来再也没有重建。有清一代,吴门桥遂成为盘门外唯一的渡河通道。而如京桥只在志书传抄中时隐时现。

(作者:苏州市地名专家库成员 蔡佞)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苏州民政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