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的“小满”絮语 | 九分蚕事 十里枇杷 皆是江南未满诗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5/5/23 14:56:40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时节至此,天地万物不断生长。但有趣的是,二十四节气中其他以“小”“大”为名的,都成对出现——有小暑即有大暑,由小寒而入大寒,唯有小满,不能“大满”。这最符合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节令,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得盈满,知足常乐。此时,麦穗初齐、桑叶正肥,一切都恰到好处。


01

       《清嘉录·小满动三车》载云:“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郊外菜花,至是亦皆结实,取其子至车坊磨油,以俟估客贩卖”。小满为农忙的开始,丝车、油车、水车在这片土地上日夜转动,奏出属于江南的交响。


       织里弄位于姑苏区织里桥(今吉利桥)北。东起养育巷,西至府东巷中段。附近有织里桥,即今之吉利桥。范成大《吴郡志》:“织里桥,今讹为吉利桥。”“纺织”变成“吉利”,听起来就像在说“劳动带来幸福”,这样的讹变,符合苏州人吃苦耐劳、善于变通的性格特点。“织里”,即纺织之处。明王鏊《姑苏志》云:“纻丝,出郡城。有素,有花纹,有金镂彩妆,其制不一,皆精巧。《禹贡》所谓‘织文’是也。上品者名清水,次帽料,又次倒挽。四方公私,集办于此。”


       牛车弄在姑苏区大石头巷与干将西路间,王謇在《宋平江城坊考》附录中推断说:“疑为出售桔槔、水车处,水车以牛引,故曰牛车,非运棺柩以绋引之牛引大车也。农人粜米得钱,正可购工具,故设肆于此。”或许,旧时小满,人们就会踩起在这里购买的水车,车水耘稻,辛勤劳作。


       油车弄位于姑苏区山塘街半塘南侧。东起猪行河头,西至半塘桥。原为弹石路,现为六角道板路。昔有榨油坊,故名。民国《吴县志》作油车路。大约是江南水乡、水源充足、苏州地名中少有与水车相关的,而以油车命名的却不在少数。油车弄的边上有油车里;莫邪路以东有油车场;梅巷新村东侧有油车桥等。


02

       除了动三车,小满时节习俗还有祭蚕神,看小满戏等,而要去祭蚕神,看小满戏,就要去以“日出万匹、衣被天下”闻名于世,有着绸都美称的盛泽了。


       先蚕祠,又名蚕花殿、蚕王殿,就位于盛泽镇五龙路口,建于道光年间。清同治《盛湖志》载:“先蚕祠祀黄帝、神农氏及其妃嫘祖”。江南人把小满看作是蚕神的生日,每到小满的时候,人们虔诚祈祷;祠中则连续上演祈福蚕茧丰收的“小满戏”,热闹动听。小满戏第一天是昆剧,第二、第三天为京剧。上演的戏目和内容很是讲究,都为欢庆祥瑞之戏,《盛湖竹枝词》里有诗载道:“先蚕庙里剧登场,男释耕耘女罢桑。只为今朝逢小满,万人空巷斗新妆。”


03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小满已至,枇杷的香气总在人脑海中引爆味蕾。此时的东、西山最为热闹,无数美食家蜂拥而至,只为第一口枇杷的清香。


       东洞庭山位于东山镇西部,西、北部临太湖。属吴中区东山镇。东汉《越绝书》称胥母(音无)。明《姑苏志》载:“莫厘山,相传莫厘将军所居,一名胥母(音无)。以其在洞庭之东,称东洞庭山。”后称洞庭东山,简称东山。东山镇上有保存完好的仿古雕花楼,依山傍水的席家花园,明代住宅建筑楠木厅等。东山盛产50多种土特产品,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茶”,声名久远的“白玉枇杷”,以及洞庭红橘、太湖莼菜等。


       西洞庭山位于苏州古城西南45千米处太湖中,与东洞庭山隔湖相望。属吴中区金庭镇。唐《吴地记》称洞庭西山和包山。明《姑苏志》载:“洞庭山,在太湖中。一名包山,以四面水包之,故名;或又谓包公尝居之(陶隐居云:包公为句容人鲍靓)。”《水经注》作苞山。岛东部有洞山、庭山,故称洞庭山。因与东山相对,称西洞庭山、称洞庭西山,简称西山。”西山文旅资源丰富有御墨亭、归云洞、石公庵、明月湾村、古樟园、资庆寺等。西山以低山丘陵针叶林、阔叶林及经济花果林为主要森林景观。著名的特产有“碧螺春”茶、“青种”枇杷等。

       踏实勤劳的苏州人将诸般劳作记录在地名中,天地互感,万物向上,一切恰到好处。当雨水吻过斑驳的城墙,青石板中沁出第一缕梅雨季的潮气,空气中又飘来了油车场的百年油香,枇杷正从范仲淹《洞庭山》泛黄的纸页间透出蜜色,桑林便低吟起千年的韵脚——这座城市的地名,总向人们诉说着记忆。

作者:苏州市地名专家库 余嘉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苏州民政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