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首页
机构概况
机构简介
专家介绍
荣誉证书
专利证书
信息资讯
地名信息
地名动态
媒体关注
地名研究
地名理论
地名法规
专家建言
学术研讨
地名文化
吴文化地名
视觉地名
地名故事
地名图书
地名服务
地名标准化服务
地名信息管理
标准地名查询
交流互动
运河古纤道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5/4/7 9:31:29
千年以来,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松陵造就了许多胜景,随着岁月的变迁更迭,有的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还有的却随着时代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一起追寻历史的印记,品味千年松陵古韵。
运河古纤道
运河古纤道,位于京杭大运河吴江段松陵南郊,即吴江汽车站东侧运河西岸。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后经七世纪(隋)和十三世纪(元)两次大规模扩展,利用天然河道加以疏浚修凿连接而成。京杭大运河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2006年5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 运河古纤道旧影
京杭大运河全程分七段,其中镇江到杭州段称江南运河,全长约400千米,是最南的一段。吴江区境内北自松陵刘河浜口起,南至麻溪出口止,全长40.8千米,流经松陵、同里、平望、盛泽等地,其中北段刘河浜口至吴淞江分水墩长1.1千米,为吴江、苏州市吴中区界河,南段黎泾港口至麻溪出口9.3千米,为江浙两省界河,其余均在吴江区境内。
● 修缮后的古纤道
京杭大运河吴江段沿岸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2007年5月23日国家文物局在《关于印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的通知》中明确吴江的4处文物保护单位为“与古运河有关的文物遗存”,其中松陵有2处,为运河古纤道和三里桥(其他2处为平望镇的安民桥和安德桥)。运河古纤道还于2014年6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点。
现漫步松陵南郊京杭大运河西岸,那里的景色甚为旖旎诱人:一条宽阔的绿化带自北向南逶迤,带内香樟吐翠,红花争艳,池水涟涟,小桥曲折,假山嶙峋,凉亭飞翘,更有那用一块块大青石垒筑而成的运河古纤道舒展着雄健的身姿,舔吻着阵阵碧波,向前蜿蜒着。
● 运河上观看古纤道
据吴江地方志载,自唐宋起,吴江境内的塘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平望至浙江南浔,叫荻塘;一条是县南太湖滨至浙江湖州,叫湖塘;另一条是县北至浙江嘉兴,这是一条江浙要道,全塘又分为五段,自南关至彻浦桥这一段名为石塘,全长约为九里,故又名“九里石塘”。唐元和十五年(820)开始修筑,宋庆历八年(1048)增石修治,元至正六年至七年(1346—1347)复以巨石修筑,故又名为“至正石塘”。修筑时所垒的巨石由石工凿成统一尺寸,长1.8—2 .2米,宽0 .6米,厚0. 4—0. 5米。路基用直径10—12厘米的杉木梢打入土中,路体内外有两道石墙,中间填入泥石。九里石塘堪为江南古塘路中的佼佼者,其构筑的讲究和科学,成了后来许多塘路效仿的典范。明永乐年间大水连绵,吴江塘路多遭破坏,但九里石塘只有少数块石歪斜。后来,由于统治者没有再组织整修加固,至清雍正年间,石塘路已大半废没,不少巨石沉入了水中……20世纪30年代苏(州)嘉(兴)公路筑成后,石塘路便成了单纯的纤道。改革开放后,九里石塘迎来了新生。1984年,当时县里有关部门组织能工巧匠,将散落在原址的旧青石集中进行局部修复,共两段,计长1.66千米,以“运河古纤道”的名称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5年4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起,吴江区人民政府组织文物等部门对运河古纤道现存的1.66千米按原貌进行全程修缮,于翌年竣工,并对纤道周边进行环境整治。
自石塘南关至彻浦桥原有三江桥、安邑桥、观澜桥、惠政桥、仙槎桥、庙泾桥、万顷桥、定海桥(北七星桥)、三山桥、甘泉桥(南七星桥)、通津桥、龚家桥、彻浦桥等13座桥梁,现尚存北七星桥、三山桥、南七星桥等。北七星桥原为一般的平桥,因年久失修,吴江市政府于1995年组织有关部门,依照盛泽白龙桥将之改建为一座宏伟多姿的三孔石拱桥,还在桥的东西两侧镌刻了四副对联,其中有一副为:“轻拂水北三江薄雾;畅饮桥南四品甘泉”。上联中的“三江”,一是指北七星桥北面的三江桥,该桥也是运河古纤道的一座纤桥,现今在它的西侧尚有一座同名的公路桥,一是泛指吴江北面吴淞江、瓜泾港、大窑港等江河;下联中的“四品甘泉”,指的是北七星桥南面的“甘泉”,唐朝时,这里有一股泉水甘洌纯白,日夜喷涌,当时,“茶圣”陆羽慕名前来品尝,评之为“天下四品甘泉”。
● 古纤道上的南七星桥
运河古纤道周围的早上景色尤是宜人,只见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驱散着弥漫在河面、塘岸、石桥上的水气,徐步走去,一边轻拂着迎面而来的薄雾,一边观赏着由运河、纤道、小桥、花树、亭石组成的水乡风景画甚是怡然自得,如学着当年“茶圣”陆羽的样子,带着茶灶和书籍、笔床等物驱舟来到南边的甘泉河边,一边舀水煮茶品尝那“天下四品”的甘泉,一边对景吟诗,那更是其乐融融矣。
● 古纤道上的北七星桥
文献资料摘录
明《弘治吴江志》卷五载“石塘”
明《弘治吴江志》卷十四载《至正石塘记》
清乾隆《吴江县志》载“塘路”
保护标志情况
保护标志牌和说明牌合为一块,正面为保护标志牌,反面为说明牌。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吴江松陵街道
上一个:
是横泾,还是横金?
下一个:
何方家国 | 六个维度解读行政区划文化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
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