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首页
机构概况
机构简介
专家介绍
荣誉证书
专利证书
信息资讯
地名信息
地名动态
媒体关注
地名研究
地名理论
地名法规
专家建言
学术研讨
地名文化
吴文化地名
视觉地名
地名故事
地名图书
地名服务
地名标准化服务
地名信息管理
标准地名查询
交流互动
时光印记 文化传承——太仓市举办“跟着地名看太仓”系列主题活动之“锦绣娄城”地名之旅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4/11/18 9:52:30
为进一步探索地名文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让地名为文化寻根、为乡村振兴、为产业赋能、为城市加分。日前,“跟着地名看太仓”系列主题活动之“锦绣娄城”地名之旅在万国码头主题艺术馆拉开序幕。
在位于城厢镇县府街39号的“万国码头”主题艺术馆“,即我们熟知的“小红楼”,该馆于2019年7月成立,它是太仓城乡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化窗口。改建后的万国码头主题艺术馆集展览、教育、文创功能于一体,是一个多元化的公益性文化交流平台,在艺术馆设有“太仓建置沿革”、“国家邮票设计室创作基地”、“中国书信文化研究会”、“太仓民间人士艺术集藏成果展示”以及地名老照片展示等多个场景,馆内文化底蕴深厚,资政育人成效显著。
参观人员一行认真聆听馆内工作人员现场解说,深刻感受太仓城市发展和历史变迁,加深了对太仓地名文化和城市变迁的整体了解。
随后,参观人员一行实地调研位于沙溪镇的乐荫园,该园位于沙溪镇白云中路北端,为元末隐士瞿孝祯所建的读书处,原名乐隐园。1982年重建,更名乐荫园,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物临池而建。乐荫园的大门和围墙,仿苏州拙政园建筑。正门上方匾书“乐荫园”三个苍劲雄浑的正楷大字,出自于蜚声海内外的太仓籍丹青大师朱屹瞻老先生的手笔。全园分中、东、西三部分。池居中部,四周环以假山、复式长廊、水榭、花厅、六角亭、通津桥等景点。这里不仅是太仓市政德教育基地,更是一处集文化传承、政德涵养、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历史文化阵地。
参观人员跟随地名专家陈健老师的脚步,饶有兴地观看园内历史文献、文化名人、文物古迹等,以生动的故事和详实的资料,为大家揭开了宋碑之下千年古镇及乐荫园历史面纱,令人深刻感受到了太仓园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使人流连忘返。
在郑和纪念馆,参观人员一行在解说员的引导和陪伴下,依次参观了的各类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并登上“郑和宝船”领略了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壮观场面。解说员依次为参观人员讲述了郑和下西洋的船只、行程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等知识,展馆内的文字和图片介绍了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历史功绩,让大家了解了郑和七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光辉灿烂的壮举,不仅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还是中华民族睦邻友好和平之举,通过观摩这些珍贵的照片和史料,让我们沿着太仓港发展的历史脉络,零距离感受“以港促产,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共荣”的融合发展的新风采。
最后,在璜泾镇雅鹿村,大家依次观摩了雅鹿村生态农产品展销中心、唐家宅基等,详细了解雅鹿村在推动乡村地名服务与农村电商建设、智慧农业、乡村平台经济、红色旅游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所取得的成效,使大家感受乡村地名文化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改变,以地名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在地名文化座谈会上,各镇(街道)地名工作者、地名专家以及地名爱好者共同分享了“锦绣娄城地名之旅”的心得体会,重点围绕如何传承和保护地名文化、如何做好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如何深挖乡村地名内涵并传播乡村地名故事,如何将乡村地名文化融入农文旅发展,如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谈了各自的观点和感受,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太仓民政
上一个:
光福的由来
下一个:
名单公布!苏州16个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
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