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首页
机构概况
机构简介
专家介绍
荣誉证书
专利证书
信息资讯
地名信息
地名动态
媒体关注
地名研究
地名理论
地名法规
专家建言
学术研讨
地名文化
吴文化地名
视觉地名
地名故事
地名图书
地名服务
地名标准化服务
地名信息管理
标准地名查询
交流互动
吴中绝胜——潴秀“石湖”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4/5/13 10:23:12
石湖属于太湖支流,居上方山东麓,太湖之滨,据洪武《苏州府志》记载:“石湖,去郡城西南十里,盖太湖之派,范蠡所从入五湖者。今为吴中绝胜。”
历史渊源
石湖曾是春秋战国时代吴国的王室苑圆,但据说在南宋以前,石湖未曾出名,他之所以能够映入文人居士们的眼帘,还得从范成大说起。
南宋年间,范成大致仕后,隐居石湖,在石湖建造居所,号“石湖居士”,洪武《苏州府志》卷第七说到:“参政范成大创别墅于此,因越来溪故城,随地势高下而为亭榭,植以名花,而梅为独盛。别筑农圃堂,对楞伽寺,下临石湖,孝宗御赐‘石湖’二大字。”而在卢襄《石湖志略·本志第一》中也提到过:“湖之名,宋以前不显大,自阜陵书‘石湖’二大字以赐其臣范参政成大,于是石湖之名闻天下。”
这之后,范成大在石湖还营造了北山堂、千岩观、天镜阁、玉雪坡、锦绣坡、说虎轩、梦渔轩、越来城等建筑,作为自己居住、休闲、会友之地,其中以天镜阁为第一。这些风景之地一时名人皆为文词以侈之,那时候春时士大夫游赏者,独以不到此为恨,龚氏《纪闻》云:“范公文章政事震耀一世,其地为人爱重。石湖西南一带,尽佳山水,作圃于其间颇众,往往极侈丽之观。春时士大夫游赏者,独以不到此为恨。犹洛中诸圃,必以独乐为重耳。”
游览景观
石湖以吴越遗迹和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为主,《吴中小志五编》石湖志略提到:“湖西面为山,山下及东、南、北面多良田沃壤。”石湖西侧的上方山,山下有楞伽寺,山上有楞伽塔,可以俯瞰石湖景色,将湖光水色尽收眼底,恍如人间仙境。
楞伽塔
“风定波平,则一碧千顷,天境在目”在石湖湖面上,有一座神秘的漂浮古城,那是四面环水,遗世独立的天镜阁,其被誉为江南小妙城,别有一番风情,天镜阁整体占地不大,但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拥有小桥、亭台、轩厅、池水和楼阁等各种元素,登阁远望,便如上述说到的“一碧千顷”甚是美哉。
天镜阁
“湖北二桥,东曰越城,西曰行春。越城斗而稍广,舟多由之;行春蜿蜒而平,凡九虹,仅通其一,余皆设栅水中,行人望之,略似光福之虎山桥、西湖之六桥,而或过之。”这说的则是越城桥与行春桥,范成大在《行春桥记》中称:“凡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末始游者无异。”据说旧时苏州还有农历八月十八日游石湖,看行春桥下串月的习俗,清代诗人尤侗诗云:“常是携儿看串月,行春桥畔听吹箫。”
越城桥
行春桥
除此之外,还有“台高可见三里,为城三重”的吴王姑苏台,也云姑胥台;有“吴僭王号,祀天于此”的拜郊台;有“径一丈八尺,石阑绕之”的吴王大井,又名越公井等古迹景观。
“石湖涵灵潴秀,混辟已然。”石湖的人文历史值得被挖掘与探讨,其田园江南景观值得身临其境体验一番,《东皋录》云:“石湖山水,为吴中伟观。”来吴中,必游绝胜石湖。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方志苏州
上一个:
古镇古村系列——吴江区桃源镇
下一个:
尚书里,一巷尽揽千年风华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
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