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首页
机构概况
机构简介
专家介绍
荣誉证书
专利证书
信息资讯
地名信息
地名动态
媒体关注
地名研究
地名理论
地名法规
专家建言
学术研讨
地名文化
吴文化地名
视觉地名
地名故事
地名图书
地名服务
地名标准化服务
地名信息管理
标准地名查询
交流互动
跟着地名“上春山”,踏遍春光不思还!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4/3/11 9:04:12
穹窿山
春山可望亦可攀
处于光福、木渎、胥口三镇和香山街道之间
。绵延于苏州古城西部。因山形中间隆起,四边下垂,故名。意指在江南平原大地上突兀隆起的一座高高的大山,耸入云霄,直插蓝天,古名钟山,又称钟吾山。山脉呈西北一东南走向,长约7.5千米,北高南低,北宽南窄,最宽处4千米,平面呈“耳”字形。主峰笠帽峰,海拔341.7米,
是苏州群山之冠,吴中之巅,吴郡第一山
。2006年设立吴中区穹窿山风景管理区,现为国家AAAAA级景区。
天平山
春色闹人不得眠
位于木渎镇北部
。绵亘于吴中区木渎镇、虎丘区枫桥街道之间。东南为金山,南连灵岩山,西北通华山、天池山,北接寒山岭和观音山。北宋《吴郡图经读记》称太平山,因山顶平正而名。山势高峻,一称白云山;因范仲淹高祖葬于山之东坞,俗称范坟山。山体南北走向。南北长4.4千米,东西宽1.4千米。主峰海拔201米。怪石、泉水、古枫为天平山“三绝”,有曲桥荷风、桃涧春汛等十八景。
天平山是全国四大赏红叶之地。
莫厘峰
一江春水绿如蓝
位于东山镇北部
。明《姑苏志》载:“莫厘山,相传莫厘将军所居。”清《太湖备考》称大尖顶,今名莫厘峰。海拔293.5米,为东洞庭山主峰。峰巅有慈云庵,毁于1968年,2009-2011年复建。“莫厘远眺”“厘峰积雪”均属“东山八景”。
邓尉山
来这看山草青漫漫
位于光福镇中部
。原名大尖山,相传汉朝邓尉隐居于此得名。南北走向,全长2000多米,由石英砂岩构成。北峰妙高峰172米,南边主峰海拔231米。清《光福志》载:“因其山为镇屏蔽,东接柴庄岭,西连玄墓山,逶迤十里余,高五百余丈左。右冈陇势若围抱,山峰四立,林木葱倩。”
石公山
呢喃的燕,醉春烟
位于西山岛东南部
,因旧时山前有巨石,状若老翁而得名“石公”。石公山三面临水,一面背倚丛林,虽海拔只有49米,但是山上岩石奇秀,翠柏葱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有归云洞、浮玉北堂、来鹤亭、断山亭、一线天、明月坡等景观,湖光山色举目入画,是观赏太湖风光的绝佳地。
渔洋山
日出日落,踏遍春山不思还
位于香山街道西南部
,三面环水呈半岛入太湖。因山北太湖湾里,时常停泊着成群的渔船帆影,故名。长3.5千米,宽1.7千米,海拔170.8米。包括钵盂山、法华山、黄茅山,有主峰蚊子顶和次峰双顶山。山坞幽深达1500米。石英砂岩基体,松柏、毛竹等植物茂盛。相传曾是吴王制造战船,操练水师的场所。现有昙花庵、法华寺、四面观音殿、董其昌墓、吴王爱妃郑旦墓遗址、渔洋阁等,为渔洋山景区。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吴中民政
上一个:
两会丨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下一个:
2024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点印发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
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