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这些“龙”地名,90%的人可能不知道!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4/2/22 9:15:40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也是十二生肖中带有神话属性的一员
自古以来都被视为祥瑞神兽
太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诸多地名中蕴含着“龙”元素
快来看看你都认识吗?


 • 会龙桥 • 

       会龙桥位于双凤镇西端,东西向跨吴塘,原为石拱桥,20世纪70年代改建成砖石砼结构拱桥,取名忠东桥,长28米、宽4米。1998年,翻建为钢筋砼结构公路桥,复名会龙桥。


       清道光《双凤里志》载:“会龙桥,徐泾口。顾门泾潮南入,徐泾潮东入,与北来水会于桥下,故名。后潮淤桥废,乾隆年改建顾门泾口,而仍其名,俗名吴塘桥,道光二十三年修。”

△凤林八景之会龙玩月

       清代文人陆钓川在《会龙玩月》中对会龙桥畔的风景作了描绘:“凡玩月宜于秋,更宜于水。双凤一镇,唯会龙桥外,漾潭深聚,清澈可爱,时逢秋夜,皓月当空,或泛舟于碧水之中,或散步于长堤之上,徘徊赏月,玩至足乐也。”


 • 见龙桥 • 

       见龙桥初建年代不详,为石板平桥,于清乾隆三年重建,古址在马蹄湾原沙溪镇小化工厂以北,跨北横沥支河口,为北道院转河池上的通道之一。由于见龙桥较为偏僻,拆除的时间又比较早,所以当地百姓对它的印象并不深刻。


       当年,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流经沙溪镇区的北横沥河是整条龙的化身。龙尾是延真道院(俗称北道院),龙首是陈抟桥,龙爪为南道院(旧名延禧万寿观,故址即今省沙高)和白衣殿(故址在今乐荫园斜对面)……站在见龙桥上,仰首观云,低头看水,可以窥见降福于沙溪的“龙”之全貌,“见龙桥”之名由此而得。



 • 五龙桥 • 

       沙溪镇原东巷门外有座五龙桥,该桥地处镇东冷僻之所,且在解放初期就已经被拆除,没有留下一点遗存,年轻人更是对它知之甚少。直到2000年,政府斥资重建此桥,人们才得以一窥其貌,不过它已经不再是旧日的模样了。


       关于五龙桥的传说在沙溪镇上并不少,并且都与镇上享誉一时的赛龙舟有关。

 • 青龙桥 • 

       青龙桥位于沙溪镇岳王管理区,这里曾流传着一个凄美的传说。很久以前,青龙桥以东还是一片汪洋,海边的居民大多以捕鱼为生,青龙桥是渔船停靠的港湾。在杨林河入海口的岸边,有两棵银杏树。银杏树旁,住着父女两人,女儿因出生在银杏树下,故取名银杏。


       一天捕鱼时,父女二人捕到了一条小青蛇,银杏心善,便把小青蛇放了。后得知小青蛇竟是东海龙王四太子所变。偶然的一次见面,银杏与小青蛇一见钟情,可由于龙王的阻碍和乌龟精的陷害,两人先后去世。后来,龙王把他俩分别埋在河的两岸。就在埋葬小青龙的那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小青龙的坟墓应声而裂,一条青龙向对岸飞去,青龙顿时化作一座青石桥。闪电亮处,银杏与小青龙在桥中间紧紧相拥。


 • 九龙岭 • 

       据王世贞《弇山园记》记载,九龙岭曾为弇山园内一处胜景,“(由玢碧梁)东上三级,复西北转,迤逦而上,得岭,若案;稍北,一岭若驼背,前后九栝子松环之,最茂,每日出如膏沐。青荧玲珑,往往扑入眉睫,松实香美可咀,曰‘九龙岭’。”王世贞曾题诗云:“岭头顶立青松,往往人呼九龙。但作华阳好友,不忘秦世崇封。”



 • 龙凤楼 • 

       龙凤楼位于浏河古镇滨河街,与龙凤楼毗邻的中国人民银行浏河支行旧址为清末民初浏河珠宝商刘正琪开设的私人钱庄,龙凤楼原为钱庄的一部分。20世纪80年代曾为一家饭店。如今,这里已被修缮改造为古港浏河进口商品店。


       小青瓦双坡硬山顶、砖木结构、石库门、八字式砖雕门楼……透过古朴的明清建筑群,我们隐约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属于它的繁华。


 • 龙古溇 • 

       龙古溇位于城厢镇永丰村,是村内2020年新建的三星级康居点。如今的龙古溇处处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村落的四季美景尽收眼底。


       据了解,太仓原有25个自然村的通名为“溇”,而以“溇”为通名的河流则更多,有野溇、草子溇、竹青溇、夹溇、龙古溇、丁古溇等70条之多。



 • 龙江路 • 

       龙江路位于太仓港区,是太仓首条城市高架桥梁道路,也是未来港区内部重要的南北向联系通道。龙江路快速化工程北起南环路,向南延伸至太浏快速路,总长10.1公里,全线采用“上六下四”车道断面,主线高架段落9.5公里,为双向六车道。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太仓民政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