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名文化描绘乡村振兴蓝图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3/8/7 9:08:01     


       乡村地名服务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我市不断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务,组织开展乡村地名管理提升行动,邀请地名专家深入乡村调研采风,深挖乡村地名内涵,传播乡村地名故事,将乡村地名文化融入农旅发展,以地名力量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努力以规范的地名服务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点亮美好家园。


推进“地名+公共服务”
提高乡村地名标准化覆盖率

       为持续提高乡村地名标准化的覆盖率,我市通过编制《镇级地名规划》,结合历史文化、人文地理、规划发展等设定道路命名主题,注重体现地名的历史文化传承与人文地理、规划发展的有机结合,发动相关职能部门、基层一线力量进行实地摸排,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征集地名故事、地名信息,共规划地名7871条,采集地名资源2100条。在此基础上,通过分类建档、分类梳理,重点对“有路无名”进行筛选、比对,并及时予以命名。



       同时,为注重发挥地名标志的导向作用,提升乡村地名管理水平,对照《地名 标志》国家标准(GB17733-2008),对乡村道路中“有路无标”进行监督指导和排查梳理,并限期整改,着力提升乡村地名标志方位指示作用的准确性、便捷性,为乡村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等事业发展贡献地名力量。


       此外,我市还依托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在全面摸清乡村地名来历、含义、位置及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编印出版《标准地名图集》,将每条主要的乡村道路、公共服务点等制作上图,共绘制“一村一图”158幅,为乡村的生活生产提供基础性服务,不断提升乡村地名的综合服务能力。




挖掘“地名+历史文化”
助力乡村特色资源宣传推广

       为进一步挖掘优秀乡村地名故事,发挥地名文化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今年7月,我市组织地名专家、地名文化宣讲人和地名文化爱好者开展了“现代田园·魅力乡村”地名采风活动。先后探访了电站村、东林村、万丰村及三家市古村落,实地调研乡村振兴片区化发展情况和相关地名实体现状,挖掘地名历史和文化内涵。


       活动现场,地名专家、地名工作者和地名爱好者们,就采风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专家们认为很多乡村地区历史底蕴、地名文化丰厚,可以进一步挖掘利用地名文化助力乡村发展,将自身地名文化优势发挥出最大价值。年轻的地名爱好者纷纷表示乡村地名不仅蕴含了浓浓的乡思乡愁,也蕴含了人民群众的祈望和奋斗的历程,年轻人应当接过地名文化保护传承的接力棒,将乡村地名蕴含的深厚乡土文化永久传承下去。


       此次地名采风活动深入了解乡村地名相关情况,深度挖掘地名背后的故事和发展脉络,形成诸多地名体验文章、地名故事、地名照片等地名文化成果,更好地展现人与地名间的情感联系、地名背后的动人故事以及地名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绚丽文化和人文情怀。我市还通过开展地名文化进村(居)活动,邀请专家现场讲解地名文化,让群众沉浸式参与体验,感受乡村地名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改变,以地名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完善“地名+融合服务”
推动乡村地名向特色产业延伸

       我市注重发挥地名在乡村特色产业中的作用,以多样化的地名服务激活乡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组织开展“跟着地名看太仓”系列主题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深入挖掘地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地名与地方文化旅游、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延伸地名的服务功能,通过特色体验活动等方式,挖掘历史文化中的地名,拓展地名文化服务应用场景,用“地+人+事”,将地名文化与乡村文旅、生产生活等串联起来,使其更通俗易懂地走近群众。


       通过组织广大文艺家深入乡村开展深度调研,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农耕文明体验化、乡村活动节庆化、乡村景观艺术化、农业产品文创化。充分挖掘乡村自然、人文资源,把文艺惠民、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连年举办“独溇小海冬捕节”“乡村旅游节”,精心打造如太丰盆景园、味稻公园等兼具景观性、生活性、生产性的景观空间,本着打造一批特色艺术打卡点,开发一批非遗艺术品,推出一系列集赏美景、享民俗、品文化等多元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太仓民政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