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用地名续写苏州吴中横泾暖村新篇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3/6/5 8:54:15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村名,最小的地名单位,最易触动乡愁的符号,也是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如果地名有形状,那便是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林渡暖村随处可见的文化标牌:地名变迁、楹联牌匾、百家寻根、地名民俗……一个又一个不同的陈设布置,像是在诉说着村庄的古老故事,让新老村民们了解和感悟这片土地上的乡土情怀。串起岁月给村落留下的痕迹,从东林渡到西林渡,你是否愿意与我一同走一遭?


       地名变迁

       从苏旺路进入林渡暖村,路过东林渡,关于村落地名变迁的历史便徐徐展开了。

       1934年,各取“林渡里”“上泽”一字组合命名,林泽乡改称上林乡。

       1950年,组建新安村、合理村、林渡村、陆林村、上泽村。

       1954年,组建新联、合理、永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初级社转为曙光高级社、曙光高级社分社、新光高级社。

       1958年,合作社合并改称为新安大队、新光大队。

       1963年,新安大队析为新安大队和上泽大队。

       1983年,政社分设时建新安村、上泽村、新光村村民居委会。

       2003年,新安、上泽、新光村合并,原名遂废,更名上林村。

       2019年,横泾街道南部四个自然村(东林渡、西林渡、南章、古舍)联合开发,取“林渡”二字,加之对村落人文、情感、精神“暖”之期望,林渡暖村应运而生。

       透过地名变迁的历史,细细品读,鲜活的乡村发展变迁便如画卷般展现在眼前,逐字逐句,皆在漫长的时光流转中,留下斑斓印记。


       地名解说

       从东林渡向西林渡走去,关于地名的解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本就是复刻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古建,加之“一阙雅戏如沐春风意,一曲笑谈如唱义金情”,似是真正将古戏台搬到家门口,成为了一个传颂琴棋诗歌的地名文化雅集。

       渡、泽、港、桥、渎、圩,每一个地名的出现,都是有迹可循的。东林渡、横泾、上泽,细细品读,地如其名。

       抬首低眉间,地名文化展现着林渡暖村的人文之美、历史之韵,历经千年依然闪烁着无限光芒。


       新旧共融,立古呈新

       古老的地名历史被挖掘与铭记,新地名的创设与社会传播也同样重要。林渡暖村、林渡陶庐、诗酒田园、乡根民宿……今天火遍全网的农文旅打卡潮流地,有可能就是明日的老地名。

       在深化地名服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保护村落的历史底蕴,更需要将新与旧、古与今和谐共融。林渡暖村地名文化标牌的出现,是对村落历史一路追寻、创新传承的成果。通过讲述一个个鲜活的、有趣的地名故事,呈现出村落的别样风情。

       无论新老村民,又或匆匆来客,在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都能通过一个个地名,感受到林渡暖村历史文化的磅礴,拥有与之心灵共振的精神愉悦。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地名世界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