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来由】
学士街,位于苏州道前街西端,南起胥门内大街,与百花洲相直;北越道前街、干将西路至景德路,与吴趋坊直线相望。
街巷在宋代原名“药市街”,药市所在之故。后因明代大学士王鏊曾居住于学士街西北侧的天官坊,后人为纪念他,更名为“学士街”。
【先贤故事】
王鏊,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吴县(今苏州)洞庭东山人,时人尊称为“震泽先生”,明代名臣、文学家。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正德元年入内阁,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少傅等职。
王鏊一生为人正直、居官清廉,被人称为“天下穷阁老”,后因无法挽救时局而辞官归乡。王鏊回到苏州,在药市街建造府第,从此以“看书著作为娱”。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潜心学问,文章尔雅,议论精辟,使弘治、正德间文体为之一变,著有《震泽编》、《震泽集》、《姑苏志》等地方文献,以及《孝宗实录》、《诗文集》、《四书文集》等,传世至今。
病逝后,王鏊墓葬在洞庭东山,牌坊上有唐伯虎手书的对联:“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