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黄埭?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5/6/23 9:13:52     




春申君与黄埭——筑堰成埭,泽被千年

       “黄埭”之名,源自战国春申君黄歇的治水智慧。两千多年前,苏州相城一带地势低洼,水患频发。春申君亲率民众筑堰埭、疏河道,将北入长江的壅塞水道疏通,导水入海,并在低洼处筑起堤坝,名曰“春申埭”。后人为纪念其功绩,以“黄”姓冠之,遂称“黄埭”。



       黄埭,这座两千多年前因黄歇筑埭而起的古镇,虽历经漫长岁月,至今却依然充满着勃勃生机。而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核心文化标识之一的春申君,在今日的黄埭镇可谓无处不在。



       其中,有以“春申君”封号命名的“春申湖”“春申路”“春申中学”“春申社区”;有以黄歇姓命名的“黄公荡”;春申路东首广场上竖立着的“春申君黄歇”立像下的基座上,32年前署名为“吴县黄埭镇人民政府”所镌刻的纪念黄歇的文字,至今犹存。而镇外的春申君庙,更寄托着人们对春申君黄歇的纪念和哀思。




战国传奇——春申君黄歇生平掠影

       春申君黄歇(?—前238年),战国风云舞台上的璀璨之星,与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并称为 “战国四公子”,亦是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外交家。


       早年,黄歇凭借出众辩才深得楚顷襄王赏识。公元前 272 年,他临危受命出使秦国,以犀利言辞与深远谋略,成功说服秦昭王放弃伐楚,促成秦楚结盟,并作为人质与楚太子熊完滞留秦国长达十年。归国后,恰逢楚考烈王即位,黄歇被拜为令尹,赐封春申君,开启长达二十余年的辅政生涯。

       执政期间,春申君广纳贤才,门客鼎盛时达三千之众,成为当时的人才汇聚高地。军事上,他率军解邯郸之围,联合赵、魏大破秦军;挥师北上攻灭鲁国,极大提升楚国威望。政治上,他整顿吏治、革新制度、选拔贤能,让楚国官场焕发生机。民生方面,他积极兴修水利、开发江东、改造良田,促进当地经济繁荣,使得江东成为楚国重要的战略基地与粮仓。

       他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在历史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供后人敬仰与追思。


春申君治吴——重塑姑苏繁华

       史书记载,战国中期,楚国灭越,吴地归楚。大约公元前248年至公元前238年,春申君黄歇治吴10年,致力于封地的开发和管理,建有不朽功绩。尤其是治水得力,疏通河道,抑制水患,发展经济,造福于民,不仅功在当时,而且给后人留下福泽。吴人记住他的贡献,代代相传,封他为城隍老爷。


       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献出当初封给他的淮北十二县进行交换,获准徙封于吴,以春秋晚期吴国都城即苏州古城为自己封邑的核心地区。由于天灾人祸加上战乱不断,吴国故都阖闾大城早已破败不堪。春申君携其子在吴城废墟上励精图治,苦心经营10年,修建城池,营造宫室,设立监狱,建造粮仓,治理吴市,兴修水利……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均有建树,使吴城在历经200多年沉寂后恢复了昔日的繁华。西汉司马迁曾到吴地采风,惊叹于春申君封地的繁盛景象:“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

       苏州人感念其德,尊其为“城隍神”,历代建庙祭祀。


       如今黄埭镇的春申君庙香火绵延,成为传承其精神的文化地标。



千年文脉,薪火相传

       春申君黄歇,不仅是战国的风云人物,更是吴地文明的开拓者。他治水安民、复兴古城的功绩,早已融入江南的烟雨水巷与人间烟火。



       这个夏天,不妨来黄埭走走,漫步春申湖畔,或探访黄埭古镇的街巷河道,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千年文化的厚度。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今日相城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