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顾家“过云楼”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4/10/24 9:11:40     


       1873年,清道光进士、官至浙江宁绍台道员的顾文彬,晚年萌生退隐之心,便嘱咐在老家苏州的儿子顾承,购得怡园里巷南古春申君庙旧址近十亩地,用以建造顾家宅院。又收购了巷北吴宽故宅及吴氏家祠旧址约二十余亩地,用来建造花园(即怡园)、义庄和顾氏祠堂。

       顾家宅院由顾承主持设计。当时先行建造的,是宅院中“过云楼”和“花厅”两栋建筑,前者用以藏书,后者为家族中的书房。设计时顾文彬要求顾承借鉴杭州“四面楼”、宁波“天一阁”、鄞县卢址“抱经楼”等处的格局,并对房屋构造如何有利于藏品保护和防火防盗提出具体要求。设计的同时,物色了匠头、监工等重要岗位人选。


       当年六月开始备料。建造过云楼的木料、砖石等材料,都是顾家自己购买。为防止预算超支,顾文彬一方面请精通工程的潘梅若、徐英如等,编制了工程预算;另一方面为了节约成本,指示顾承在采购材料时尽量收购城里拆房的旧料,如白显桥、濂溪坊等处。故而建造时的厅柱、楼板多为旧房料改造而成。

       十月初,过云楼和花厅破土动工。由于顾承体质羸弱,经常带病料理家中百事。顾文彬便令大孙顾麟祥协助三叔料理。此外,由赵松坡、李千总、杏村等人分别担任项目总管、质量监管、财务监管等职。家中的一些小辈、管家也随时随事,帮顾承料理。施工方则为叶春山、顾东山两位匠头。

       至来年二、三月份,过云楼和花厅两栋建筑基本完工。紧接着,又在过云楼的西侧扩建两落庭院,于是便形成了东落、正落、西落的苏州民居典型格局。不久,由于顾家宗族人口众多,便又在过云楼东侧扩建两落,至此,顾宅的整体建筑算是全面告竣。


       顾宅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70平方米。坐北朝南,共计五落五进,是苏州典型的大型民居。宅院南面的正门是铁瓶巷(现为干将路)。巷对面建有照壁,照壁后为马厩和夫役居住的小屋。东面为护龙街(现为人民路),西面紧邻仁道镕宅地,北面为怡园里。整块区域为合院式与厅井式相融合的围合结构。在东首二、三落之间和西首四、五落之间各建东、西备弄一条,南北贯通。

       东起第三落第一进为花厅,为顾家主人书斋,取名“艮庵”。艮庵面宽三间,进深11架屋。艮庵南面有庭院,立湖石峰5座,峥嵘峭削,题名“五岳起方寸”,意咏方寸之地包罗五岳景致。另配以白皮松、石榴、黄杨、丛竹等。东南隅粉墙嵌湖石“崖壁”,衬托“五岳”,造成幽深境界。

       东起第三落第二进即为过云楼,为顾文彬祖孙四代珍藏书画、古籍、金石之所。楼面阔三间12米,进深9架屋,高9.5米。楼前左右建两廊与东西廊贯通,廊壁开扁式六角形砖框,嵌乱冰片纹木漏窗。楼内的红木屏风隔断雕刻精细,古雅的门窗用黄柏制成,东西山墙均饰以精致砖细墙裙。


       东起第四落为正落。前两进为门厅和轿厅。第三进为正厅,结构部分用楠木建造,是主人会集宾客和婚丧庆典之处,逢年过节则用作演戏的戏厅。厅的西侧备弄顶部建有密室,是为女眷观剧特设的隐蔽看楼,这在苏州是独一的。第四进为内厅,为宗族议事、聚会之用。第五进为堂楼,即正房,为宗族主要成员居所。

       除上述厅堂外,其余建筑均因地制宜划分院落,布厅设楼,回廊曲槛,庭院深深,皆为顾氏家眷的居所。每进庭院的大门处建有墙门间,主要供下人居住,同时也隔开了门户与外界的视线,是江南建筑“含蓄”特色的体现。

       整座宅院的东北两侧均为风火山墙,以实心开斗青砖砌筑。山墙用花岗石作为墙基,起到既防地面潮气侵蚀墙体,又防盗贼掘洞的作用。竖立的高墙隔绝了外界的视线,出入口建成狭小的石库门,以免除人们对庭院的注意。

       如今,顾家宅院仅剩三落三进。1982年,顾宅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市政府决定对顾宅进行全面修缮。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苏州日报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