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蠡塘河?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4/7/22 8:57:59     


       人们对于河的记忆,一直是灵动而又鲜活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杜荀鹤的一首《送人游吴》,把苏州水道纵横、渔船星数的秀美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苏州因水而兴,缘水而美,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遍布各地。

       在相城,有着“一脉双源、四河八泾、十湖千链”的说法。“蠡塘数里荷花发,还拟扁舟弄晚晴。”明朝诗人郭谏臣笔下的蠡塘河,波光潋滟,荷花满塘,悠悠千年穿城而过。不仅哺育了沿岸百姓,更激荡起了绵延不绝的商贸文明。

       如今,这条从历史深处汩汩而来的“黄金水道”,在新时代的画卷里,正激情澎湃地书写新的精彩,勾勒新的印记……



       蠡塘河,又名里塘河,位于相城经开区和元和街道境内,西起元和塘东至阳澄湖,全长7.25公里,是相城境内的重要东排干河。据宋代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记载:“蠡口,在长洲界,又谓之蠡塘。昔范蠡扁舟浮五湖,盖尝经此。”按照朱长文的续记,蠡口之名由此而来,蠡塘河名亦由此而起。


       说到蠡塘河的源起,就不得不提到范蠡。范蠡,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是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后献西施,以“美人计”助越王勾践成功灭吴,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

       范蠡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经商,期间三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后人尊称为“商圣”。其所奔何处有多个说法,民间就有曾隐居苏州蠡口养鱼的传说。“种竹养鱼千倍利,要谢西施与范蠡。”相传,范蠡与西施当时就隐居在今蠡口。范蠡见这里水网交错、河面开阔,便养起鱼来,并著有《养鱼经》,为中国最早的养鱼著作。


       河流贯南北,文脉承古今。除了范蠡,在这片沃土上,还诞生了陆贽、李素、郭谏臣、季札等文化名人,走出了洛斐、江影、梁瑾瑜等革命先驱,孕育了御窑金砖……流淌的蠡塘河,不断赋予着相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


       2500年前,范蠡在这里出发至外地经商,成为一代商圣。2500年后,这里再次焕发生机活力,成为理想的出发地。


       作为相城经开区辖区内最重要的一条河流,相城经开区成立后,匠心打造“城市会客厅”“城市智造芯”“城市后花园”三城画卷,形成了以蠡塘河为界,南为行政、金融、商业区,北为工业区兼及商贸、通信、教育的发展思路。

“城市会客厅”效果图

“城市智造芯”效果图

“城市后花园”实景图

       去年,蠡塘河北岸2.9公里绿色生态廊道惊艳亮相。焕然一新的桥下空间、移步异景的绿化景观、丰富多样的基础服务设施……沿岸“串珠成链”,不仅让蠡塘河沿线更具光彩、更有亮点,同时也为广大市民打造出了一个烟火气与精致感并存的滨水乐活空间。


       历史文化是源,城市发展为流,源远方能流长。从淡泊名利的范蠡,到为官清廉的陆贽,再到持正不阿的郭谏臣,历史不仅留下了深厚文化底蕴,更有为民情怀。

       当前,相城经开区正深化推进“美丽三城”建设,有序腾退区域内低效的工业企业,持续深化产城双优融合规划。今年以来,已推进产业更新项目12个,总改造面积606.6亩,落户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企业21家,建成康元幼儿园、林巷港口袋公园及西子湖、瓦泻坝、木桥港等幸福河湖10条。


       未来,蠡塘河两岸将打造成为高楼林立的科创新中心。同时,蠡塘河岸的蠡塘河路站也即将建成,届时将实现7号线和13号线快速换乘,直达城市会客厅创新核心。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今日相城

版权所有:苏州吴文化地名研究所    联系电话:0512-57576767 
接待地址:昆山市玉山镇祖冲之南路1666号清华科技园5号楼 
业务主管单位:苏州市民政局     备案号:苏ICP备20015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