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地名看虎丘,一览虎丘的传奇色彩!
网址:
www.szdmw.com
发布日期:2023/8/10 9:22:07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它沉淀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文脉基因,承载着记忆中的乡愁,蕴含着现代文明的历史底蕴。
让我们跟着地名,去探寻书写在姑苏虎丘大地上的历史。
“虎丘”的前世今生
虎丘,作为吴文化地名的重要地标,在历史长河中,见证着苏州城的起源与更迭,并以一种沉寂包容的姿态继续着吴文化数千年来的璀璨文明。
△虎丘山及虎丘塔
△虎丘山门
翻阅各类志书,无不记载,虎丘之名始于春秋。东汉《越绝书》载:“千万人筑治之。取土临湖口,筑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为虎丘。”即传说春秋时吴王阖闾死后葬在山上,三天后精气化为一只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也有说“丘如蹲虎,因以为名”,谓虎丘山门是虎头,门前双井是虎眼,两边的风墙是虎耳,进门的山路是虎脊,虎丘塔是虎尾,酷似一只老虎。
△晚清时的虎丘前山
由此,虎丘起初实系山体名称。相传原为海中小岛,后历经沧桑,海陆相连,山就像是从海上涌现出来的一样,故又名“海涌山”。唐时,避唐太祖讳,改为武邱山。虎丘向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苏东坡曾说,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清康熙、乾隆两帝都曾六次游览虎丘。虎丘占地不大,山也不高,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
△虎丘路
如今,与虎丘相关的地名更是比比皆是。如通往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道路“虎丘路”,位于虎丘山北面的“虎北路”,以虎丘山别名命名的“虎阜路”“海涌山路”,以虎丘山观音殿命名的“虎殿路”等等。
山塘街上精彩纷呈的毛细地名
说到山塘街,总绕不开大诗人白居易。在此之前,苏州古城与城外西北名胜虎丘之间,并没有直接通道,虎丘孤立于郊野,周围河浜纵横,间以阡陌。唐宝历元年(825),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凿山引水,故虎丘四周溪流洄映,又凿渠筑堤以通南北。事后,作《武丘寺路》:“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后人称堤为白公堤,堤长七里,又称七里山塘。
△渡僧桥下塘
因介于阊门闹市与名胜虎丘之间,山塘街逐渐成为繁华的旅游商业街。其繁华,始于唐,到了明、清两代,更是盛况空前,当时连接山塘的街巷里弄,也繁荣起来。“阊门外商贾鳞集,货贝辐辏,襟带于山塘间,久成都会”,山塘街成为苏州当时四乡农民、商贩、城市手工业者最重要的贸易商市。
△薛家湾
山塘街至今还保持着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格局,民居临河而居,幽宅深院、名园古刹、名墓义冢、会馆公所等散落在四通八达的毛细交通网间。这些毛细巷弄的地名精彩纷呈——有的与桥梁相关,如渡僧桥下塘、普济桥下塘;有的与周边住户姓氏相关,如薛家湾、金家弄;有的与历史名人相关,如江南名医叶天士曾居于此的西叶家弄;有的与巷弄内住户从事业务相关,如曾有多家木梳作坊的大木梳巷、小木梳巷;还有的与巷弄内历史地物有关,如旧时有信徒去弄北观音堂求签问卜的求笺弄。
多元文化下的“多彩”地名
虎丘街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街道在地名规划时,尊重历史,充分挖掘街巷背后的故事;兼顾现实和百姓情感,留住乡愁,便于居民识记,形成了虎丘地域地名特色。
△留园
苏州阊门外的留园路因江南古典园林留园而得名,枕山塘河之南侧,又与古运河上塘河段一路平行。留园路东西走向,东起广济路北堍,西至虎丘路。在清末民初,留园路还是一条田野小径,地属“彩云里”,名花步里。民国五年(1916年),留园园主盛宣怀(杏荪)病逝于上海,棺椁移苏,盛氏家族为办丧事,遂将留园至广济桥之间的泥路拓宽,并铺设石子,定名“五福路”,成为苏州早期的马路。如今的留园路两旁为高大的香樟树,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留园路
大隐隐于市,是园林,小隐隐于寺,是寺庙。一座城市中,必要有一座寺。寺,是喧嚣之中的一抹清幽,藏着的是姑苏的风雅与温情。姑苏城内,以古庵寺庙名称命名的道路地名也有不少,有位于西园寺北侧的西园路;有取道家哲学用语“返本归元”之意的“归元弄”;有位于西园寺、寒山寺附近,可听闻寺院敲钟声、诵经声的“清歌街”;还有位于各原有庙宇庵堂周边的蒲庵路、半塘寺街、东山庙街等。
△归元弄
还有数不尽的历史人物在这座城市里留存着他们来过的痕迹。临近原新庄村凤凰墩的“文肃街”,因当地原有王锡爵墓,卒谥“文肃”,是美谥中的上谥;位于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北部的“海峰路”,以尝建三贤祠于虎丘,集诸生讲学其中的吴子孝的字海峰命名,凸显虎丘人文特色。
对这些地名,你知道多少呢?快去实地走走看看,跟着地名寻觅虎丘的千年底蕴吧!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苏州姑苏发布